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极致地工作,也极致地玩儿
2025-08-20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不论是工作还是玩耍,都是对生命最好的回应。

很多人问,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有人说在成就,有人说在享受,也有人说在陪伴。但若细细观察,你会发现人之所以感到喜悦,并不是因为某个外在的目标达成,而是因为在投入的过程里,自己全然地在场。正如文中粥左罗所说,他信奉“极致地工作,也极致地玩儿”。这句话表面是价值观,其实更是一种修行。修行不一定非要在庙里坐禅,也可以在办公室里写方案,在赛道里练漂移,在日常的小事里,把心安放进去。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因为我们正活在一个“浅尝辄止”的时代,追剧刷手机时心不定,工作三分钟热度时心无根,玩也玩不痛快,做也做不彻底。表面上什么都沾,实际上什么都浅。于是人常常觉得虚无,觉得无聊,觉得没有意义。若能从极致投入中体会心流,就会发现幸福并不是终点的奖赏,而是当下的涌现。这是文章要点亮的心灯:别害怕辛苦,也别怕全力,把每一次投入当作回到生命本源的机会。

先说“极致工作”。工作不只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它是我们和世界互动最直接的方式。若你对待工作只是应付,心便常常是分裂的,人在这儿,心在别处,日子就过得沉重。极致的工作并不意味着拼命熬夜,而是全然在当下,愿意把心血倾注在手头之事上。就像投资人张颖,他的事业是投资,他选择在这个领域把自己打磨到极致。他的专注,让他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他的极致,让他赢得别人赢不到的信任。这种态度,不在于你是做投资,还是做教师,还是做工人。真正的极致,是无论事情大小,都把它做到最好。端茶也好,写代码也罢,修一堵墙也好,只要你愿意倾尽心力,细节便会流露光彩。很多人羡慕成功,却不愿承受极致的孤独与艰辛。其实幸福并非在结果里,而是在极致的过程里。每一个真正做到极致的人,都会体会到“心流”的滋味:时间感消失,杂念退散,只剩下生命在最真实的绽放。那是一种自由,一种欢喜,一种从心底涌出的幸福。

再说“极致玩耍”。很多人觉得玩是放松,是随便,是不需要认真。其实不然。玩若玩得浅,往往只是消耗精力;玩若玩得深,反而能补充能量。粥左罗说他练漂移,为了一个弯角的改进,愿意在闷热的车厢里戴头盔练习一小时。旁人或许觉得不可理喻:“又不是职业选手,练这么多干嘛?”但他心里明白,练到极致,本身就是意义。练好了不一定能带来名利,但能带来一种生命力的喜悦。玩得极致,玩得专注,玩得纯粹,那一刻你和世界合一,心和身体都活过来了。玩到极致,其实和工作到极致,是同一条逻辑。区别只是形式不同:一个有功利目的,一个无功利目的。但背后的心法一样——全然地投入,纯粹地体验。有人说“这是不是执着”?其实差别在于:执着是抓住结果不放,极致是沉浸在过程里。极致的玩耍,不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不是为了社交媒体的点赞,而是回到自心,体会“尽兴”的滋味。工作与玩耍,若都能极致,其实就是生命的两个面:一面是责任,一面是自由;一面是贡献,一面是享受;它们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人生。

顿悟往往出现在这两者之间。你在工作里极致投入,忽然发现那股专注的劲头,原来也可以带到生活的游戏中;你在玩耍里极致沉浸,忽然发现那股纯粹的喜悦,原来也能带回到工作的挑战里。于是你明白,所谓极致,不是分别的,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极致就是不留余地地活在当下。你不用再区分“这是正事”“那是玩笑”,因为当你全力以赴时,一切都是真实的。人最大的痛苦,往往不是累,而是半途而废、三心二意。心不全在,脚步自然虚浮。极致,就是对抗这种虚浮的解药。你不必为了“结果”去极致,你极致本身就是结果。你不必为了“功利”去极致,你极致本身就是幸福。到这一刻,你会突然懂得:幸福感不是外来的,而是自己点燃的;意义不是外加的,而是自己生成的。你愿意极致,生命就回应你;你敷衍度日,生命也只能以空虚还你。这顿悟很轻,却能彻底改变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方式。

明理的部分,是把这份顿悟落在日常里。首先,要认识到极致并不等于透支。极致不是燃烧自己到空,而是调动自己到满。正如有人留言说“极致工作、极致玩,会不会能量耗损?”其实若是极致,你反而会收获能量。因为极致是心流状态,心流状态不是消耗,而是补充。累,是因为三心二意;不累,是因为全然投入。其次,极致不等于功利。不要以为极致就一定要换取奖赏。极致的意义,在于当下的丰盛,而不是外在的回报。最后,极致是一种态度,不是只在大事里才需要。无论是写一封邮件,还是陪孩子玩一会儿,无论是准备一场演讲,还是泡一壶茶,都可以用极致的心来对待。心在,事就亮;心不在,事再大也空。这样生活,才不至于陷入“什么都有,什么都没劲”的荒凉。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极致地工作,也极致地玩儿”,就会明白,这并不是一条苛刻的要求,而是一种温柔的提醒。它告诉我们:别怕用力,别怕认真,因为只有认真地用力,生命才会回应你以丰盛。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玩耍,极致就是一种修行,一种通往幸福的最简捷的路。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作者以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人类在全神贯注、极致投入时的心流状态,正好与“极致工作、极致玩耍”的体验相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