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无论什么宗教,高级别境界都会归于高山一点,条条大路通罗马
2025-08-20

走哪条路不重要,走到真心就到家。

人常在“哪条路更好”的争执里打转,却很少问一句更关键的话:我的脚究竟往哪里走,我的心究竟安在哪一处。你说大道殊途同归,我也深以为然。因为当信仰走到最诚、最真的时刻,语言的篱笆会慢慢消退,形相的边框会悄悄融化,人会像回潮的海水,一点点退回到更深更广的海。基督教以爱为路,把彼此牵起;伊斯兰以顺为路,让心落地;中华以和为路,以离相之慧,教人不被表象捆缚。看似三条线,三支曲,走深了却是同一片海:爱之海,顺之海,和之海,真如法性之海。为何今天要重新说这件事?因为我们活在分裂的年代,信息越多,偏见越快,立场越硬,心越乱。越是这样,越要回到最朴素的修行:把心放正,把相放下,把爱放出去。若能在每一次呼吸里记起这一点,路就不再狭窄,世界就不再逼仄,哪怕身处喧哗,也能听见海的回声。那回声很轻,却很稳,像灯,像舟,像一只温热的手。它提醒我们:别急,别刚,别僵,路在脚下,家在心里,走到诚处便到家。于是我愿以平实话,和你谈这条由“相”入“无相”的路,谈它的道,谈它的术,谈它如何在日常里点亮我们。

细看三路,先不忙高下,且问其旨。爱,是基督路上的灯。它让人与人不再相互设防,让“我”的坚壳因恩典而松动。初学的爱总带着形相:得有对象、得有方式、得有回响。可走得深时,爱便不再计较对象,不再索取回报,不再以人我划线,像天光,照到哪儿算哪儿,照到一切也不说自己亮。顺,是伊斯兰路上的舵。顺有两层:一层是认得自身有限,不与天地角力,知道“非我所有,皆是托付”;一层是把有限之我交付出去,于礼、于戒、于时刻的祈念里,磨去躁气与狂心。初学的顺,也常带着形相:怕错、怕罚、怕失控。可走得深时,顺就活了,不是僵硬的屈从,而是与道同频的自由,是“随顺天理”的欣然,是行走如水而心如山。和,是中华路上的器。和不是糊涂,更不是和稀泥;和是“和而不同”的分寸,是“不偏不倚”的中道,是在彼此差异中成全圆满。与和相映照的,是“离相”的胆识:不被名相诱惑,不把手段当成目的,不把经头变成绳索。佛家以“不二”显离相,道家用“无为”示离相,儒家以“中庸”守离相。它们教人练一种本领:见相而不滞相,用相而不执相,由相而证无相。若把三路并置,你会看见它们像三股水:爱溶化边界,顺安顿内心,和调匀万事;当三水同归,海就现前。那时,“爱”不再只爱“我们”的人,“顺”不再只顺外在之令,“和”不再只求表面的平静;它们彼此渗透,互相成就,共同把人送回更大的家。

顿悟并不一定要在高山古刹,它可在地铁里、在病房里、在厨房里悄然而至。你在拥挤的车厢,被推搡、被逼仄,情绪正要爆裂,忽然看见对面那位疲累的清洁工,粗糙的手护着一盒简单的饭。你心口一软,那一刻,爱起了不带名相的波纹:不是“我来做好人”,只是“愿他好”。不多想,不标榜,不计较——这已是爱之海的一朵浪。你在医院走廊等报告,心里翻江倒海,正觉天地不公,忽然想起“身在苦处也可作福田”,于是深呼吸一口,默默对自己说:顺一顺,无需把未知夸大;顺一顺,不把自己交给恐惧。你坐直了背,看见窗外的树影在光里轻轻摇,这一摇,像有人在你心上抚过:顺不再是认输,而是学会不与无常较劲。这已是顺之海的一缕潮。夜晚回家,厨房台面还乱,你本想指责同伴,话到嘴边忽然停住,你想起白天他忙得团团转,便换了一句:“我来洗吧,你先坐会儿。”这句换掉的话,不是压抑,更不是勉强,而是把“对错”的绳子轻轻放下,让关系先活过来。这已是和之海的一道光。再有一次,你在一次激烈的争辩中执意证明自己正确,一直到嗓子发干,才忽然看见——这所有的理由、这些漂亮的词,不过是一个“赢”的形相。你沉默了片刻,笑着说:“或许我们暂时不同看法,但没关系。”这一笑,把内心那个非赢不可的小我卸下半寸。这一寸的退,恰是一场离相的进。于是你懂了:离相不是否认万物,而是让万物各安其位;不二不是混成一团,而是不陷二边。顿悟像扣合的一声,哐当一下,门开了,风进来了,灯也亮了。你知道自己仍在人间烟火,却不再被烟火呛到流泪;你仍在世事曲折,却不再被曲折绞到喘不过气。你站在原地,却已在海上。海不在远处,海在一念回光处。

明理之后,便要回到术,回到可做可行的当下。若问怎样走向那一片大海,我愿把方法说得再简再实。第一步,立诚。诚不是把胸口敲得震天响,而是把心放正:面对喜欢的人不溺爱,面对讨厌的人不作恶,面对自己的软弱不遮掩,面对自己的强处不自矜。诚,是把虚饰退下,把轻狂放下,把说过的话、许过的愿,一点点做实。第二步,去相。去相不是闭目塞听,而是在每一件事上问一句:我现在抓住的,是名字还是生命?是面子还是关系?是一时的赢,还是长久的好?凡是只为名、只为相、只为我那口气的,试着打一分折扣,放下一分执拗。你会发现,屋里立刻多出一些空地,可以走路,可以安放彼此。第三步,回海。回海不必壮举,只要日复一日的小工:一句多余的话少说一点,一次能帮的忙快伸一手,一个该承担的错不再推诿,一段该结束的纠缠学会祝福。把这些小工一寸寸续上,爱会从边角渗出,顺会在心里坐稳,和会在屋中落座。到了某个傍晚,风由窗棂滑过,你忽然觉得——这屋子其实很宽,这世界其实很宽,这颗心其实更宽。也许有人会问:“殊途同归,会不会抹平差异?”我愿温柔地回答:不会。同归不是同样;大海接纳百川,不让百川失其名分。基督之爱仍是爱,伊斯兰之顺仍是顺,中华之和仍是和;只是当它们走到最诚处,都会在不二的光里彼此致意,点头微笑。我们各自修各自的功,各自走各自的路,心底却知道:条条道路通罗马,条条溪流归大海,而大海不问你从哪里来,只愿你真。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阿道司·赫胥黎《永恒哲学》(The Perennial Philosophy),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年版。此书以跨传统的视角梳理各宗教的神秘传统与共同旨趣,讨论“殊途同归”的可能性与边界,便于从爱、顺、和与离相的角度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