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凯文·凯利的40条生存建议 :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创造未来
2025-08-19

世界会不会变好,取决于你敢不敢去相信它能变好。

当我们抬头望向正在飞速运转的世界,人工智能像风暴一样席卷生活,科技的脚步快得让人目不暇接。新闻里时而传来突破性的好消息,时而又充斥着对风险的担忧。于是许多人陷入焦虑:机器会不会取代人类?未来会不会越来越糟?但在这片喧嚣声里,凯文·凯利给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姿态,他说:“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创造未来。”这句话看似简单,却直指人类的根本。悲观者看到的是危险,而乐观者看到的是可能。悲观者用恐惧筑起高墙,乐观者用想象搭建桥梁。正是因为有人不断想象“美好的明天”,人类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文章之所以出现,便是为了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在变化无常、危机四伏的时代,我们究竟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未来?

往前追溯,人类每一次文明的跨越,都伴随着巨大的恐惧和质疑。蒸汽机诞生时,人们担心它夺走手工艺人的生计;电力出现时,人们担心夜晚不再安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怀疑者认为这只是一时的潮流。可事实证明,那些敢于相信的人,那些敢于试探未来的人,最终推动了历史的齿轮。凯文·凯利的建议,正是在提醒我们:面对技术与生活的巨浪,要学会不断提问,不断怀疑,不断写下自己的思路。因为只有写下,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明不明白;只有怀疑,才能让我们看见旧常识里的漏洞;只有提问,才能逼迫自己去寻找真正的答案。一个人若习惯了提问,便不再被动接受外界的信息,而是主动构建对未来的理解。这种提问的习惯,才是我们在风口浪尖时保持清醒的法宝。而支撑提问的底色,恰恰是乐观:相信提问能带来新的可能,相信混沌中孕育着秩序,相信一切未必是灾难,也可能是机缘。

就在这一刻,我忽然顿悟。原来乐观,并不是盲目的自我安慰,而是一种深层的创造力。凯文·凯利举过一个例子:科技的利弊看似是51%与49%的差距,但在时间长河里,那微小的2%,最终会滚雪球般积累成无法忽视的进步。换句话说,科技本身从不完美,却因那一点点优势,把人类带到更好的境地。悲观者看到49%的问题,就此停步;乐观者看见51%的希望,便愿意再多走一步。而正是那一步,决定了命运的不同。想象未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构想一半,实践一半,我们在心中绘出的蓝图,会在行动中逐渐清晰。哪怕一开始只是半杯水般的微小喜悦,若能怀着“居然还有半杯”的心态去生活,便会在一点点的积累中,把未来变得比今天更好。乐观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用期待点燃现实;乐观不是否认困难,而是相信困难之中必有出路。真正的乐观,是在最复杂的局势里依然能说:是的,未来值得我继续走下去。

因此,当下写这篇文章的意义就在这里:提醒我们在焦虑中守住一份信心。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会带来不确定,确实会带来颠覆,甚至会动摇许多人赖以安身立命的结构。但正因如此,更需要有人选择乐观。因为只有乐观,才能推动我们去发明更好的科技,而不是因为害怕滥用就退回黑暗;只有乐观,才能让我们在失败时继续尝试,而不是一次摔倒就认定世界无望;只有乐观,才能让我们把镜像世界当作新舞台,而不是牢笼。未来不属于抱怨者,不属于观望者,而属于那些怀着饥饿感、不断学习、敢于想象的人。明天未必完美,但一定会比今天好一点点。历史已经证明了过去200年的每一次进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为下一个200年添上自己的色彩。选择悲观的人,可能自我设限,停在原地;选择乐观的人,才有可能用一笔一画去描绘未来的模样。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必然》,作者凯文·凯利,中信出版社2016年出版。这本书系统阐述了未来十二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与本文的思想一脉相承,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未来时保持清醒而坚定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