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想上岸的985硕士,流行给富二代当丫鬟
2025-08-19

挣钱不难,难的是在钱里还能守住尊严。

当下的社会,仿佛每一个角落都挤满了焦虑。985硕士站在毕业典礼上,本该意气风发,却在找工作时屡屡碰壁;普通人更是被房租、贷款、物价压得喘不过气。于是,当“富二代生活助理”的岗位像一阵清风吹来时,许多人心动了。陪吃陪喝,陪聊陪逛,甚至出国旅游也算工作内容,工资也不低,听起来比996轻松得多。就像旧时丫鬟故事在新时代翻了个新篇章,换上了“生活助理”的名头,照样吸引无数人趋之若鹜。这篇文章的核心问题,正是要追问:为什么看似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也愿意把自己放在这样的位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号称人人平等的时代,还会有人主动把“丫鬟文学”写进简历?背后的答案,其实指向了当下人心里最深的无奈。

疫情像一面镜子,把社会的断层照得分外清晰。有钱的人更孤独,他们需要陪伴;没钱的人更焦虑,他们需要出路。于是,那条“小红书找玩伴”的帖子火遍全网,让人看见另一种可能:有人愿意花钱买陪伴,而有人正好需要钱,于是关系一拍即合。这便是生活助理的雏形。故事听起来轻松甜蜜,大小姐体贴下属,送衣送鞋,生日礼物样样周全,甚至连饮食起居都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的叙事,让打工人看得眼红。毕竟,比起在办公室被甲方折磨,还不如在豪宅里当个“现代丫鬟”,收入更高,生活更舒适,甚至还能顺带沾染到另一种生活方式。透过这些故事,我们能感受到人们对轻松、体面、赏心悦目的工作的渴望。它像一个幻梦,把现实的窘迫暂时遮蔽。

可幻梦终究会有另一面。生活助理再怎么光鲜,骨子里仍旧是雇佣关系,仍旧是服务关系。好听一点叫助理,难听一点就是丫鬟。小曾的故事就是警醒:被扣钱,被挑剔,被冷落在雪地里,那种刺骨的寒冷,不仅来自冬天的风雪,更来自心里的不平衡。尊严在一次次被碾压中流失,直到最后她只能愤然离开。这背后折射出的现实是,金钱可以暂时安抚焦虑,却无法替代内心的平等感与价值感。当人把自己交付出去,变成别人的附庸,哪怕拿再多的钱,心底的失落也终究难以弥补。于是,网上才会有那些冷静的声音提醒:这不就是旧时的丫鬟吗?时代变了,称呼改了,本质却没有太大不同。

顿悟往往在痛苦之后才会浮现。小曾离开那份工作后,终于有勇气去学自己真正喜欢的服装设计。她说:“吃够了生活的屎后,我只会更坚定自己想要什么。”这是赤裸裸的觉醒。原来,我们追逐所谓理想工作,很多时候只是想逃避眼前的困境,但真正能让人长久安身立命的,还是源自内心的热爱与创造。生活助理的故事,其实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的渴望与卑微。我们渴望轻松体面,却害怕辛苦无望;我们愿意为钱放低姿态,却在心里又不甘。最终,所有的拧巴都指向一个问题:你到底想要怎样的人生?如果只是为了工资,就算是擦鞋递水,也能有人做得心甘情愿;但如果你渴望的是独立和尊严,那就得忍受开路的艰难,在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上摸爬滚打。

明理之时,心便安定下来。丫鬟文学火爆,不是因为人们真的愿意去当丫鬟,而是它点破了现实中的困境:打工人卷不动,老板难伺候,出路似乎越来越窄。于是,人们把这种幻想当作一剂止痛药。但药效过去,问题依然存在。真正的解决,不在于换个主人,而在于换个自己。当我们有了核心技能,有了清晰方向,就不会再惦记别人家的繁华。因为那不是我们的根基,真正的根基,是我们能为世界提供什么。或许,那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或许,那意味着我们要敢于跌倒,敢于承认迷茫,再一次重新出发。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的;自由不是小姐的温柔,而是你有能力去拒绝的那一刻。明白这一点,心中便会升起光亮。

挣钱不难,难的是在钱里守住尊严。也许,我们需要走一段弯路,甚至需要亲手捧起生活的苦涩,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才是属于自己的道路。当你愿意把目光从他人的繁华移开,回到自己内心的渴望,那时,你才是真正的主人。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出版。这本书通过阿德勒心理学,讲述如何从他人期待与眼光中解脱,找到属于自己的尊严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