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活着,一定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好好待他,他是最最最亲密的朋友
2025-08-19

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好好待自己,这才是活着最要紧的事。

人这一生,要应对的事情实在太多。别人看得见的,是日复一日的工作、学习、人际交往,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而别人看不见的,却是我们内心里与自己拉扯、和自己较劲、跟自己过不去的时刻。很多人明明已经很累了,还要逼着自己去迎合别人;明明心里很想要安慰,却偏偏要告诉自己“不该软弱”;明明身体已经在提醒要休息了,却还是推着自己往前跑。活到后来,常常不是败给了外在的困难,而是败给了内心那个永远挑剔、苛责、从来不肯放过自己的声音。于是,人活得疲惫,活得紧绷,仿佛世界上最难相处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们却忘了,那个日日夜夜陪着我们的人,才是这一生最最最亲密的朋友,他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我们往往把“善待”理解为对外的姿态。别人委屈了,要安慰;别人辛苦了,要体谅;别人落魄了,要扶持。可对自己,却常常是最吝啬的那一份柔和。一个人摔了一跤,会急忙去拉他起来;而自己摔了一跤,却要先责骂自己不小心。别人做不好,会安慰一句“没关系,下次一定更好”;而自己做不好,却要在心里狠狠地批判一遍。很多人,平日里看似宽厚待人,实则苛刻待己。越是在乎别人,越是忘记自己,久而久之,内心渐渐结了硬壳,外面看似坚强,里面却一片荒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人告诉我们要自律、要上进、要吃苦,却鲜少有人告诉我们,也要学会温柔、学会理解、学会与自己和解。于是我们就把一生都用来和自己打仗,却忘了最该守护的,是内心的宁静。

真正的顿悟,常常发生在极致疲惫或者极致孤独的时候。当一个人彻底耗尽心力,当一个人彻底被逼到崩溃的边缘,他忽然会发现:原来所有的对抗、所有的较劲,都只是和自己作对。而那一刻,他终于明白,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放过自己,那么世界上就再没有人能给他安宁。顿悟往往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安静的。像一盏灯,在黑暗里忽然亮起。有人在失眠的深夜里突然想通,有人在失败的谷底里忽然释怀,有人在大病之后学会放下。他们明白,真正的力量不是逼着自己逞强,而是愿意伸手拍拍自己的肩膀,说一句:没事,你已经尽力了,慢慢来就好。顿悟的力量,在于让人看清,那些过不去的坎,其实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心里的执念;而一旦看清,坎就不再是坎,山也能变成水。

于是明理就在于此:活着,最重要的不是赢过别人,而是和自己和好。要懂得照顾自己的心情,要懂得善待自己的身体,要懂得宽恕自己的过错。我们不是机器,不可能永远保持高效,不可能永远不出差错,不可能永远没有情绪。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有脆弱、有欲望、有犹豫、有软弱。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该用耐心、用柔和、用理解去陪伴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只会让生命失去颜色;和自己和解,才能让生命展开诗意。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却是人生最难修的功课。学会善待自己,不是懒散,不是放纵,而是一种最高级的自律。它让我们有余力去爱别人,有勇气去走更远的路,有智慧去承受世界的不公。记住,自己就是一生中最最最亲密的朋友,若能好好待他,这一生,就算没有轰轰烈烈,也必然清清爽爽。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美]布琳·布朗 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本书以大量心理学研究为基础,提醒人们学会自我接纳与自我慈悲,帮助读者在现代社会的焦虑中找到与自己和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