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无论没了什么都要能活下去
2025-08-18

无论没了什么都要能活下去,这是生命最冷的真相,也是最暖的叮咛。

当一个人全身心地扑在某件事情上,觉得那就是唯一的依靠时,往往也埋下了最深的危险。北京那位五十一岁的女士,兢兢业业做了大半生的工作,只差几年就能安稳退休,结果被一纸裁员通知击碎。她从楼上一跃而下,像是对这世道的最后一个叹息。旁人替她惋惜,却也隐隐明白,她走向绝境,不只是因为失业,而是因为她除了那份工作,再也没有别的依靠。她一辈子学会的只有一种活法,而当那唯一的活法被掀翻,她便再无退路。这样的悲剧,不止是个人的崩塌,也是社会的镜子。因为我们许多人都曾被教导:要努力、要专注、要安分,然而却鲜有人告诉我们,当风浪到来时,靠什么才能真正站得住。

仔细想来,单一的依附就像是一根独木桥,看似稳定,却经不起风吹雨打。那位曾经的金融公司主管,失业后依然每天准时到陆家嘴的写字楼“上班”,她自言自语,满口专业术语,仿佛还在坚持原有的身份。可时间久了,旁观者都看懂了,这是她无法面对现实的方式。人常说“专业”“忠诚”,可是过度的单一投入,在变故来临时,就成了最沉重的枷锁。社会推崇专一,父母鼓励依赖,组织要求效忠,可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父母也老去,组织也翻脸,而那时候,人如果没有自我,就容易瞬间坠落。我们把安稳当成理所当然,却忘了它只是幻象。真正的稳定,不是绑在一根柱子上,而是心里有多个支点,能支撑自己在不同境况下活下去。

顿悟往往是在痛苦之后才显露。有人说,人生需要一个爱好,是为了消遣。其实更深的道理在于,爱好是第二个世界,是另一条通道。你一旦有了音乐、书写、跑步、绘画,便等于在生活的荒原里点燃一处篝火。工作是篝火,家庭是篝火,朋友是篝火,信仰是篝火,只要篝火不止一处,你就不会在黑夜里完全失明。那位年轻读者说,两次考研失败,工作平淡,心里却还有一团火焰,透过生活的细缝溜进来,刺得自己痛苦。这正是好事,因为火焰还在,说明她没有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条路上。痛苦提醒她,人生还有别的可能,路并没有尽头。正如父母对失恋的女儿说:“你要记住,在这个世上少了谁都要能活下去。”这句话听上去冷冷的,却是最实在的智慧。不是要苟活,而是要懂得,把寄托从别人那里收回来,安放在自己心里。

慢慢你会明白,所谓独立,并不是把所有的担子都扛起来,而是学会不把自己的价值只系在一个点上。失业了还能写字,失恋了还能读书,病痛时还能望月,孤独时还能自省。人生是不断调适的过程,没有一个永远稳固的状态。能活下去,不只是肉体上的存活,更是精神上的安顿。无论没了什么,都要能活下去,因为真正能救我们的,不是外部的保障,不是铁饭碗,不是伴侣的陪伴,而是自己把危机化为机会的能力。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依靠都会有一天崩塌,唯有我们内心的火焰,只要不熄,就能照亮脚下的路。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活下去的理由》(Reasons to Stay Alive),作者马特·海格(Matt Haig),中信出版社2019年出版。这本书用真诚而平实的文字,讲述作者如何在抑郁和绝望中学会与生活和解,正好回应了“无论没了什么都要能活下去”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