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开始写作,这一年我放弃了一夜暴富的执念
2025-08-18
钱来得快也去得快,唯有踏实努力才是真正的捷径。
起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常常会觉得自己应该有点模样,应该有所成就,应该能让父母安心,自己安心。可偏偏在三十岁的关口,许多人反而最焦虑,最迷茫。文章中的青年,小时候家境清贫,心里早早埋下了要出人头地的执念。他靠一次投机突然赚到一大笔钱,心中便认定这就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于是不断追逐机会,不断尝试快速致富的途径。但这些靠运气得来的钱,终究都亏了回去。他从创业到绿化,从电商到投资,再到一堆所谓的课程,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收获的是一身疲惫和空空的口袋。
这种经历听起来或许令人唏嘘,却是当下很多年轻人共同的写照。因为生活的压力,因为对未来的恐慌,因为对比心的作祟,总是想着一夜之间翻身,想着走最短的路拿到最多的回报。可现实反复证明:浮躁只会换来更深的挫败。这个三十岁的年轻人,终于在一次次失败后开始思考,开始怀疑那条“快钱”之路是否真的存在。正是这种怀疑,让他停下了急奔的脚步,看见了另一条路。
承
他开始尝试写作。最初的心态并不稳妥,担心再次被收割,担心投入又没有结果。但当他真正进入到一个真实的训练营里,感受到不同的氛围,遇见了真正愿意教学和陪伴的老师,他才慢慢发现,这条路虽不快,却实在。写作营里,别人一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需要十小时才能消化;别人几遍就能写顺的文章,他要改上三十次才勉强满意。可正是这种笨拙的坚持,让他开始收获小小的成果。作业被选中,积分排名靠前,甚至有了第一次中稿,第一次稿费。
这一切给了他从未有过的踏实感。他忽然明白,原来努力并不是空话,原来耐心真能改变自己。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但他感觉到内心越来越安定。因为每一天都在一点点进步,每一篇文章都能看到自己的痕迹。比起过去那些追逐项目、幻想暴富的日子,这样的生活虽然慢,却真实。写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技能,更像是一种修行,让人学会和自己对话,学会沉下心来,学会不再被焦虑推着跑。
顿悟
真正的转折点,是他在直播里听到一句话:“起点低的人,就要比别人更有耐心,把落下的一点点补上来,一定要敢于慢,如果等不起,那根本没戏唱。”这句话让他醍醐灌顶。过去的他,恰恰就是太急了,总想一步登天,总想跳过过程,直接抵达结果。可人生偏偏没有这种跳跃。种子需要时间发芽,孩子需要时间长大,文章需要时间打磨。任何值得的成果,背后都是耐心的积累。
他终于理解:慢就是快。踏实才是最稳的捷径。于是他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一天,从清晨开始学习,听课、记笔记、写作业,一点点补齐短板。他不再把目光盯在别人身上,而是放在自己身上。别人快,那就让别人快;我慢,我就接受自己的慢。可正是这种“接受”,让他真正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这个顿悟,也让他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所谓修行,其实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打磨自己的心性。写作不仅让他获得了一技之长,更让他学会了放下焦虑,放下执念,真正去感受过程的意义。当他得到第一次稿费时,那份喜悦并不是钱本身,而是证明自己真的能靠努力改变,真的能靠踏实走出困境。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追逐暴富的少年,而是一个懂得“水滴石穿”的人。
明理
所以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核心智慧,其实就是:人生没有真正的捷径,踏实就是最好的捷径。靠运气得来的东西终究会失去,唯有靠自己的积累,才会扎下根。三十岁或许是人生最焦虑的阶段,但焦虑的根源往往在于欲望太大,耐心太少。若能放下对“快”的执念,把心安在每一天的学习和进步上,就会发现未来并没有那么可怕。
当下的社会,信息太多,诱惑太多,机会看似满地都是,但真正属于你的那一条路,往往需要你自己一点点走出来。与其追逐风口,不如打磨脚下的土地;与其幻想暴富,不如积累点滴的价值。写作是这个青年找到的道路,可能别人会有不同的路,但道理都是一样的:踏实做事,安定内心,耐心等待时间的回报。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人生的许多迷茫都会化开。因为我们终于懂得:未来不会因幻想而来,只会因行动而至;成功不会因运气而久,只会因坚持而长。正如他在结尾所说,“对未来越有信心,对当下越有耐心”,这是写作教给他的道,也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作者M. 斯科特·派克(M. Scott Peck),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年版。这本书以心理学和人生智慧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了纪律、责任、爱与成长的意义,与文中“踏实才是捷径”的顿悟不谋而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