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2022年,39岁的我从阿里辞职,现在后悔了吗?
2025-08-18

真正的自由不是离开大厂,而是放下心里那张永远写不完的证明题。

一个人要不要后悔离开一份光鲜的工作,不在于钱的多少,也不在于职位的高低,而在于她是否终于开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故事里的主人公,39岁离开阿里,放下了十几年的技术人生,开始做职业发展教练。表面上看,是一次从稳定到不确定的冒险;而在更深的层面,是一次从被证明驱动到被自我呼唤驱动的转身。她的人生问题,并不是“要不要离开大厂”,而是“我到底在证明给谁看,我什么时候才能放过自己”。这篇文章写在当下,正是因为在大厂与自由、稳定与热爱之间,越来越多人陷入困惑。她的回答,是给所有人一个镜子:生命不是只有证明,还有热爱;不是只有奔命,还有自我。

她的人生一开始,是被“证明”的种子推着走。小时候因为家境贫穷、因为“重男轻女”,因为母亲一句“你怎么不是男孩”,她暗暗发誓:要让别人看到,女孩也能顶天立地。于是她挑最重的担子,学最“实用”的专业,拼命进大厂,咬牙熬过无数996。那种较劲,让她快速升迁,从普通程序员做到技术总监。但同时,那种较劲也像一根无形的鞭子,鞭策着她,催逼着她,不让她停歇。她每一步都走得很对,甚至完美,但心里却越来越空。她发现自己从未停下来问过:我到底喜欢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这才是她生命里最大的缺口。

到了中年,这种缺口愈发显眼。孩子需要她,她却常常缺席;工作需要她,她却愈发力不从心;团队成绩斐然,但她自己并不快乐。她明白了:证明题的逻辑是无穷无尽的。今天证明女孩不比男孩差,明天证明自己比别的团队强,后天证明自己配得上更高的职位……可是,当家人已经安稳,妹妹已经结婚,父母已经释怀,谁还需要她继续写这道证明题?答案是:没有人,只有她自己。原来枷锁不是别人加的,而是自己戴的。顿悟往往在这一刻发生,当你看见追逐的背后其实是幻影,当你终于放开手,才发现自由就在面前。

所以她离开了阿里。不是因为财务自由,而是因为精神渴望;不是因为轻率冲动,而是因为深思熟虑。她知道自己物欲不高,知道自己真正渴望的,是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时间交给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于是她选择做职业发展教练,把多年在大厂的经验化作陪伴,把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化作指引。她一边学习,一边探索,一边摸索客户,一边靠行动积累信任。最初的恐慌与迷茫,也随着行动慢慢被稀释。她说自由不是浪漫的诗意,而是一个个现实的课题:如何养活自己,如何获得客户,如何让事业持续下去。可正是这份真实,让她的自由变得扎实。

从证明到热爱,这是她最大的转身。证明像是一颗竹笋,从泥土里挣扎着往外钻,不断剥掉偏见、习俗、限制的壳。而热爱则像竹子,能够舒展生长,挺立风中。竹笋的辛苦,是必要的;但竹子的舒展,才是生命真正的完成。人生的智慧,就在于知道什么时候该冲,什么时候该放。中年不是危机,而是觉醒。觉醒之后的选择,才算真正属于自己。

这篇文章给当下的意义,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让一生都停留在证明的轨道上。证明固然重要,它让我们突破了旧有的藩篱;但人不能一辈子都只为证明而活。真正的自由,是在完成了证明之后,敢于放下它,开始追随内心。那时候,你的路才是你自己的路,你的成功才是你自己的成功,你的人生才会慢慢生出笃定与安宁。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少有人走的路》(M. 斯科特·派克著,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7年版)。这本书讨论自律、爱与精神成长,正好回应了“证明”与“自由”之间的张力,能帮助读者更深地理解人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