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曹德旺:当我悟透这6件事,父亲已经不在人世
2025-08-18

做人真正的力量,不在聪明,而在心里能撑得住多少事。

曹德旺的一生,表面看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故事,本质却是一个修心修德的修行路。他走过贫寒的童年,见过失落的家道,也经手过风雨飘摇的生意场。那些看似具体的六件事——不等人同情的清醒、敢闯敢拼的自强、不贪便宜的谨慎、直面权力的勇气、爱兵如子的博爱、共生共荣的道义,归根到底,都是他对“如何活成人”的回答。父亲曾告诉他,悟到这些道理的时候,或许人已不在。果然,这些心法,多是在人生磨砺之后才逐渐沉淀出来的。它们不只是企业家的谋略,更是普世的人生智慧。

细细看去,曹德旺的第一课,便是“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这一句话,是他母亲在困境中一遍遍叮咛。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骨气。外人不会真正替你分担,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这种骨子里的清醒,使他在少年时便懂得,不必寄望别人救济,而是要把握属于自己的主动权。于是他学会了早起,学会了卖力,学会了不向命运低头。那种自立,是后来所有成功的根基。

接着,他学到第二课:要有一颗敢闯荡的心。十五岁开始,他便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去倒卖烟丝、贩水果。大冬天病得虚脱,仍然咬牙前行。这种闯劲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撑起家计。父母含泪唤醒他的清晨,锻造了他后来习惯的勤勉。勤奋,不是嘴上说,而是清晨两点钟的起床,是压在肩头几百斤货物的重量,是风雨里不肯放弃的身影。那是一种血液里流淌的自强。

然而,光有拼劲还不够。人生的第三课,是“不占别人便宜”。当他发现承包商以低得离谱的价格揽工程时,他没有贪图眼前小利,而是谨慎地追问其中的漏洞。宁愿付出合理的价钱,也不愿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便宜。这样换来的,是长久的信任,是稳定的合作。很多人眼里“聪明”的捷径,他却转身拒绝,因为父亲教过他:便宜不是恩赐,而往往是陷阱。真正的厚道,不是吃掉别人,而是让彼此都站得住脚。

到了第四课,他领悟了“擒贼先擒王”的勇气。在合资工厂里,面对县长外甥的偷工减料,他没有退让,而是当众坚持原则,宁愿得罪权力,也不愿放纵不公。他敢于撕破表面的和气,敢于直接面对上层的压力,因为他明白,若今天不守住,明天将再无底线。父亲告诉过他,打仗要直取敌将,管理企业亦然。守住核心,才不会被层层关系拖垮。勇气,并不是莽撞,而是清醒后的坚决。

再往下,是第五课,“爱兵如子”。他把实习生的病当成全体的事,不惜耗费数十万救治;他把员工的婚姻、孩子的成长,纳入企业的关怀。有人因此不离不弃,哪怕被误解也不走;有人因受过真心对待,把企业当作归属。博爱不是虚词,而是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把员工当家人看,才能换得家人般的忠诚。这种心怀,也让他的企业拥有了凝聚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第六课,是“天下共生”的道义。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他没有借机压价,而是主动承担,愿意以公允的价格购买濒危伙伴的产品。别人以为他傻,他却明白,产业链是一家人,救别人,其实也是救自己。后来果然验证,风浪过后,那些被他拉一把的伙伴,反过来在关键时刻成了他的依靠。做生意,不只是算小账,而是存大义。道义,看似无形,却能转化为最坚实的保障。

这一连串的体悟,最终凝结成一句话:天道酬仁。父亲说,有福者必先有量。量大,才能盛得下风雨,也盛得下他人的信任。德行,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一次次选择的结果。穷困时不自怨,机会前不贪婪,权力前不退缩,员工前有慈悲,同行前有义气。这样的德,才撑得起一个“旺”。

回看曹德旺的人生,他悟透的并非经营的技巧,而是做人的根本。他把父亲的话化作一盏灯,一步步走到今天。也正因此,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企业家的故事,而是一条修行的道。提醒我们:成就再大,最终考量的,还是你是否立得住身,担得住责,撑得住心。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心若菩提》,曹德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本书收录了曹德旺的人生思考与行事哲学,真实可查,可作为进一步体悟其人生智慧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