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裁员,我裁掉了那个,最努力的员工
2025-08-18
真正能留下来的,不是最努力的人,而是最靠谱的人。
故事里,M总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老H与小D,一个技术老练却不善交际,一个年轻卖力却能力不足。最终被裁掉的,是那个看起来最努力的小D。这件事乍看残忍,却揭开了职场一个赤裸裸的真相:在风雨飘摇的时刻,企业需要的是能独当一面、交得出结果的人,而不是一个用力讨好、却常常失手的“勤奋者”。努力本身并不能成为护身符,真正决定去留的,是专业,是边界,是结果,是补位的能力。很多人觉得努力了就该被看见,可现实从不按照感情用事,它只认结果。
努力的人为什么依旧可能被淘汰?因为努力如果方向错了,就成了无用功。小D的努力放在了讨好领导、送茶送草、拉近私交上,却没放在提升专业、减少出错、让别人安心上。这样一种努力,表面热热闹闹,实则空心无力。职场的本质,是合作与交付。一个人再努力,如果始终让别人替他收拾烂摊子,这份努力就不是价值,而是负担。反观老H,虽寡言少交际,却关键时刻能补位,能顶上。他的沉默,是一种笃定,他的专业,是一种力量。企业在裁员时,宁愿留一个不多话的人,也要留一个能守住底线的人。因为专业才是最大的体面。
顿悟往往来自反差。小D失去岗位,不是因为不勤快,而是因为不靠谱。他缺乏边界感,把上下级关系混同为私人关系;他缺乏结果导向,把努力的姿态当成了能力的证明;他缺乏补位能力,把存在感当作价值感。刺猬靠得太近,会彼此刺伤;员工越界太多,也会令领导尴尬。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保持适度的距离,在恰当的边界内,展现恰当的价值。领导不需要意外的惊喜,他们要的是稳定的确定性。就像星巴克日本区总裁所言:“永远不要给上司惊喜。”可见,靠谱比聪明更重要,稳比快更可靠。在裁员这种生死关头,决定命运的不是“你多么拼命”,而是“你能不能让人放心”。
所以,明理之时,我们更要问自己:什么才是真正的努力?努力不是加班到深夜,不是频频请安献殷勤,而是不断提升专业度,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努力不是用力讨好,而是交付结果,让别人心安。努力不是忙到飞起,而是能补位、能撑场,在关键时刻顶得住局面。努力的价值,不在于姿态,而在于确定性。努力的尽头,不是感动自己,而是成全团队。职场就是这样残酷又真实:无论多努力,如果没有结果,那就是无用功;无论多沉默,如果能交付结果,那就是硬底气。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著,中文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ISBN:9787515351915。本书深入探讨了个人与职场的成长逻辑,强调结果导向与自我修炼,与本文所谈的“靠谱比努力更重要”一脉相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