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为什么有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一生都不知道
2025-08-15

有人早早找到方向,是因为他们听见了自己心里的声音。

你会发现,有些人从小就对一件事眼睛发亮,他们走路会往那边偏,手会不自觉地伸向那样的工具,耳朵会自动过滤掉无关的话,只捕捉与它有关的动静。他们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但那就是心里的罗盘,总是指着同一个方向。他们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放弃,都像水往低处流,是自然、是本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契合。有人说这是天赋,有人说是命里注定,其实也许只是他们从未被太吵的世界打断过与自己的对话,所以能一直听见内心那条细细的河流在往前走。

也有人走了很久,换了许多条路,依然不知自己想要什么。不是因为他们天生缺少罗盘,而是这罗盘埋在太多层尘土之下。生活的声音太大,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指令、同伴的眼光、社会的标准,这些声音一浪接一浪地盖过去,他们的耳朵学会了听别人,却忘了听自己。久而久之,他们不敢安静,因为安静时会迷茫;不敢停下来,因为停下会空落落;于是只好不断忙碌,让日子像水车一样转动着,可是水车转了多少圈,河流也未必前进一步。

在这样的人生里,“不知道”不是一时的迷路,而是习惯了不去看地图。越不看,越找不到;越找不到,越害怕面对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就用“先这样吧”来安慰自己,用“以后再说”来推迟对话。这不是错,也不是懒,而是一种温和的逃避,因为直面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

直到有一天,你可能会在一次深夜的散步里,在一次不经意的旅行里,或在一次很深的痛苦里,突然被推到一个没有退路的地方。四周的声音都停了,只剩你和你自己。那时,你会发现,原来心里一直有个小小的声音,早就想告诉你它要去哪里。

顿悟常常不是一步一步想出来的,而是在某个瞬间被照亮。有人是在身体疲惫到极点时,有人在心被伤到最深时,有人是在目睹一个人为了热爱奋不顾身时。那个瞬间像是一道裂缝,让光照进来,也让你看见尘土下的罗盘。有的人哭了很久,有的人笑了很久,但他们都知道,从那一刻起,路再长再难,也不会再随便转向。

我见过一个朋友,他三十多岁了才明白自己喜欢做木工。那天他帮别人修一把老椅子,手上的木屑有点扎人,可是他闻到木头的香味时,整个人安静下来,好像回家了一样。他说,从那天起,他明白了自己之前的迷茫,不是因为工作不够好,而是因为工作和自己根本没有关系。那一刻,他认出来的不是一份职业,而是他自己。

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是早知道就高人一等,也不是晚知道就来不及。早知道的人,要学会守住初心,不让外界的风吹跑了方向;晚知道的人,要接纳过去的绕路,因为每一步都在为此刻的看见做铺垫。一个孩子在十岁时找到热爱固然可贵,一个老人六十岁时发现热爱也同样珍贵。区别只是前者走得久,后者走得急,但他们看见的风景,都是属于自己的。

真正的智慧,不是去羡慕别人什么时候找到,而是让自己无论何时找到,都能从那一刻起,认真地走下去。因为一生那么长,找到之后,剩下的每一天才是你的归途。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作者M·斯科特·派克,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深入探讨了自我认知、选择与成长的过程,能帮助人在迷茫与确定之间找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