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34岁,高考15次,唐尚珺今年终于要去读大学了......
2025-08-15

想不通的时候,越挣扎越陷得深,放开手才能看到路。

唐尚珺的故事就像一条绕了十五年才走出来的弯路。十五次高考,十五次坐进同样的考场,十五次希望与失望的起落。他曾一次次考上名校,却一次次拒绝去读,只因为那个从小种下的念头——清华大学。那颗种子在他心里长成了参天巨树,遮住了他看到别的风景的视线。别人眼中唾手可得的机会,在他眼里只是绕道,他要直奔那一座最高的山峰。可十五年后,他终于承认,那座山可能永远攀不上。他没有力气再试,也不想再耗下去。那一刻,他才真正地往前迈了一步,去过一个有大学、有新朋友、有另一种人生的生活。看似是选择学校,其实是在选择一种对待梦想的方式——是继续困在执念里,还是走向更开阔的天地。

这样的故事不是一个人在演。吴善柳也有过类似的“清华梦”,他甚至比唐尚珺更执着。2001年就读211高校,三年后退学,复读八年,终于在32岁时考入清华。故事听起来热血,可真正走出校门时,他面对的是年龄与现实的双重限制。没有因为“清华”二字而被世界温柔以待,只能到私立中学当一名数学老师。梦想是实现了,但花掉的时间、错过的机会、流走的青春,清华给不回来。这不是说清华不好,而是人生的版图上,并不是只有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倘若全力冲向一个唯一的目标,很可能到达时,已经错过了沿途更适合自己的风景。

执念这种东西,不只在高考里出现。有人把它放在公考上,十次、二十次、六十次,只为一张编制;有人把它放在容貌上,反复整形,直到镜子里的人再也不像自己;有人把它放在爱情上,非一个人不可,结果把自己的人生都搭了进去。我们以为那是坚持,其实有时已经滑向了偏执。坚持是有方向、有节制的努力,而偏执是不顾一切的死磕。它像一条看不见的绳子,把你绑在原地,让你一遍遍重复同样的动作,却看不到别的可能。

我曾想过,人为什么会陷进去?或许是因为我们害怕承认自己不行,害怕承认努力也有极限。就像电影《心灵奇旅》里的Joe,好不容易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舞台,却发现演出结束后并没有想象中的圆满。他才明白,梦想的意义不在于站上那个舞台,而在于每天都能享受生活中的音乐。人生很多遗憾,恰恰来自我们误以为“到了那里就会幸福”,却忽略了走路本身的风景和意义。

真正的转折,不是终于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而是有一天你愿意停下来,看清自己手里已经握着的是什么。那可能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一段平淡却踏实的生活。它们或许不耀眼,却能让你在风雨中不至于无处可去。懂得取舍,不是放弃梦想,而是学会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量力而行,是为了走得更远;随遇而安,是为了心不荒芜。

所以啊,当我们面对一个想要拼尽全力去争取的目标时,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我还有别的选择吗?如果得到了,我真的会比现在幸福吗?在追逐它的过程中,我要失去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能帮你看清,是继续前行,还是转身去看别的风景。人生的智慧,不是永远向前冲,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该绕、该放手。你会发现,那些绕路的时光,并不比登顶的瞬间少一分意义。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心灵奇旅》(Soul),皮克斯动画电影,导演彼特·道格特。影片用爵士乐手的故事,探讨了梦想、生活与存在的意义,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