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得住,就是本事
2025-08-15
困难来了不逃,咬牙扛过去,路就自己长出来。
今晨起得早,窗外还灰蒙蒙,楼下早点铺的蒸汽像薄雾一样往上升,我端着一杯温水,想起这些年许多人心里的那股沉甸甸:卷不赢,躺不平,日子像背着一麻袋石头。走在街上,灯箱很亮,心却黯淡。可话说回来,石头再重,背久了也就贴了肉,脚底板一趟一趟走,路就被走出来。做人做事,最难的是第一下不躲,第二下不怨,第三下不散。有人把这三个关口说成“担得起责、扛得住事、稳得住心”。这话不算新鲜,可真正落到一日三餐、晨昏开合里,还是那么见效。古人讲,道不在远,功夫在日用常行处。一个人把“扛得住”活成日常,风雨就不再是劫,而是催生庄稼的水,一点一滴,顺着地势渗下去,悄悄滋养根。心里愿望不必喊得响,脚下步子不必迈得大,能把今天应担的担起来,把眼前能做的做好,把绕在胸口的那团气慢慢抻直,这便是工夫。你看,热粥要用小火熬,水要一遍遍添,锅底不能急躁;人也是,急了就糊,糊了就苦。把火候把住,糯糯的甜自然出来。说到这儿,我倒想先说一句实话:扛得住,不是硬撑,更不是死扛;扛得住,是心里有定,有路,有光。定使你不乱,路让你不迷,光领你不退。如此,肩头的担子,就不只是一口气在撑,是一份明白在撑。
人呐,先学会对自己的态度负责。这话朴素,却像钉子,钉在门框上,进出都看得见。你拿什么态度看待手里的事,手里的事就回你什么脸色。做一件事,还没开始便说不行,天地再广,也缩成一张枕头大;若先给自己点头,说可以试,风会往你帆上吹,哪怕只是微风,船也能动。世间多半的“能力问题”,其实是“态度问题”,态度一转,路就岔开了。有的人遇到难,先忙着找借口,像窗外下雨先怪云彩;有的人遇到难,先问自己能做什么,像遇见雨,顺手撑开伞。责,是自己认下的事,不是推来推去的锅。记得有人说,拿功劳时看窗外,把成绩归给他人;出差错时照镜子,先从自己身上找因。这不是客气,这是见识:人和人之间最大的信用,就是敢担。敢担的人,做成事也常常不抢风头,倒把一盏灯让给别人,自己退后半步,这一步一退,格局就出来了。世道人心,看久了便知,谁在扛,谁在躲,谁在中途卸担。卸担一时轻快,回头担子还在门口等,迟早还得你扛;今天扛一寸,明天就轻一分,肩头的筋肉,是这样一点点练出来的。
再说“扛得住事”。扛事不是嘴上说的,不是拍胸脯,是把承诺当成桥,把困难当成砖,在水上垒。有人一口应下“不难”,转身抱怨“太难”,这便是轻率。真正的扛,是答应了就算数,先想怎样成,再想哪里险。设备没有,就借,技术不够,就学,人手不齐,就自己先顶上,白天跑、夜里琢磨,像打造一把趁手的锄头,先把刃磨利。世上所谓“能力”,不过是需要和环境之间搭的一座桥,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你一点点找木头、砸铁钉、撑拉、加固。桥搭成了,过一次,稳一次;再有人要过,你也知道哪里要加梁,哪里要设栏。能力不是固定的数,它像肌肉,负重才长,偷懒就缩。你扛住了三分事,能力就长三分;你只挑两分轻的,肩膀的劲便永远在两分上。有人说,能力要配得上野心,这话对。可我还想添一句:暂时配不上也不怕,只要不摆烂,方向不歪,心定在结果上,边干边学,边学边成,能力终会追上你的愿。田里要收粮,先得下种;愿望是种子,行动是泥土,时间是天气,心是农人。种下去,浇了水,遇旱遮一点,遇涝疏一下,秋天就不亏你。
第三层是“稳得住心”。心一稳,手才稳;手一稳,事才稳。世上放弃的人多,不是路绝了,是心先乱了。心乱,脚下就乱,乱到后来,明明是一条直路,也走成了岔路。人天然喜欢眼前的热闹,喜欢立刻的甜头,一杯奶茶喝到嘴里,甜是马上的;可一棵树长成,少说也要几年。你要问自己,要奶茶还是要树。树要慢慢浇,慢慢等,等是难的。可那份难,一旦咽下去,回报就扎根了,不是泡沫。稳得住心的人,把钱放在长期能生根的地方,把力气放在能增值的地方;不是不看眼前,而是不被眼前牵着鼻子走。心稳不是木头,心稳是灵明,是遇事第一口气先放下,不被情绪领着跑,然后安安静静把问题剥皮抽筋,露出骨架,一根根去理。你若问怎样稳?先提高愿力。愿力不是空想,是心里有一个明明白白的向,一盏灯挂在前头,怕的时候瞧它一眼,退的时候念它一声,心里就有了牵引。再学会专注,专注不是瞪着不眨眼,是不分心,先办容易的,积一点点小胜,给自己添一炷香的信心,再去攻难的。水滴石穿,总得要第一滴。你看,厨房洗碗,先把大盘冲净,小碗就容易了;屋里打扫,先清走地上的大件,角落就不再那么可怕。心法亦然,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明后微,如此,你的心定力就像弓弦,越拉越稳,越拉越直。
说到这儿,心里有个转,像夜里忽然听见远处钟声,一声、两声,回响在屋檐下——原来“扛得住”这三个字,扛的不是天外之物,扛的是自家一念。世上许多事,不在事上,在心上。风动、幡动,不如心动;心若定,风自止,幡自住。我们常常误会,把扛当硬抗,眉头锁死,牙关咬紧,气脉都堵住了,越扛越苦。真正的扛,是带着觉照去承当,知其重而不怨,见其难而不乱,能把力气用在刀刃上。如何是觉照?很简单:当下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在感什么,不把外头的风雨全盘接进来,也不把心里的影子投到别人身上。比如眼前这个难题,你就把它写出来,分成几小块,今日能动的一块动起来,动不动得了的先放边上,别跟自己较劲。又比如接到一个不熟的任务,不会便学,学的路不止一条:问会的人,翻可靠的书,找可行的小样先试。试成,添一分把握;试败,总结两条教训。这样来回几趟,你不会再把“不会”当护身符,也不会把“怕”当借口。觉照还有一层,就是在忙乱中给自己留一口气。坐一会儿,走一走,喝口温水,做三次深呼吸,让气自丹田起,慢慢沉下去。气沉则心定,心定则眼亮,眼亮则路清。许多“扛不住”的时刻,都是因为心浮气躁,像锅里水滚到边,溢出来了。你把火略略调小,盖子掀开一条缝儿,蒸汽走了,里面就稳了。世间理,常常就这么生活气。
再说“明白”。明白不是高谈阔论,是把道理放回日常,像把一朵花插回花瓶里。第一,你得承认现实,别把人世想得太干净,事事皆有泥沙。担得起责,就是在泥里把脚站稳,不嫌脏,不怕累。该认错就认,不绕弯子;该出头就出,不缩脖子。你在团队里,别人遇到风雨,你搭一把手,不问回报;轮到你入水,心里有底,不自怜。这种风骨,久了便成大家的依靠。第二,你要养成“以事炼心”的习惯。有人把修行当庙堂,非香炉不可;其实菜市场也能修,地铁上也能修。人挤人时不抱怨,排队久了不焦躁,给别人让半步,替老人扶一把,都是在练心。心在这些小处练熟了,大事临头才不慌。第三,你要和时间做朋友。短的痛快很容易,长的坚持很难。每天给自己留一段安静的空白,五分钟也好,十分钟也好,关掉屏幕,把一天过的事在心里过一遍,哪里轻率了,哪里拖延了,哪里可以再好一点。诚诚恳恳地看自己,不苛刻,也不放纵。这叫照见。这份照见,就是你与自己签的约。第四,你要分清“道”与“术”。“扛得住”是道,方法是术。道不明,术用得再巧,也是虚的;道明白了,术自然会生。比如“先易后难”“以终为始”“复盘总结”,这些都是术;它们要落地,先得心里明白我为何而为,要成个什么样的人,手头这件事在全局里价值什么。道一明,术不乱。
我还愿意把“扛得住”的底层逻辑说得更细一点。扛的过程里有三个坐标:一是价值坐标——这件事值不值得我投入?值,就不计较;不值,就别瞎扛。二是节律坐标——什么时候该发力,什么时候该蓄势?像弓,弦要拉到恰当的位置,松与紧之间,有个“度”。三是边界坐标——我能扛到哪里,该向谁求助,又该付出什么代价?扛不是一个人独演独唱,扛是相互支撑。你有同伴,你有前辈,你有后勤,你有制度,知会他们、借力他们、成就大家,才是成熟。把这三个坐标画出来,你会发现,“扛”并不盲目,“住”也不是拼命,而是“明白地用力,清醒地不退”。心里有愿,脚下有法,旁边有人,这样的路,哪怕弯弯绕绕,你也不怕黑。
说到愿,愿力是灯。你问愿从何来?从热爱来,从看见自己的价值来,从知道“这条路有人等我去”的那份不忍弃来。愿不是虚高的大话,愿是每天写一页字、背二十个单词、跑两公里的坚持,是每次犯错都愿意回头看一眼的勇气。心怀愿,恐惧就像夏天的盐汽水,刺喉,却也提神;你知道怕,但不被怕拖走。专注是绳,把零散的力气拧成一股,绳子拧紧了,千钧之力也能牵动。你若问怎么拧?就从“关一会儿手机开始”,给自己的目光定一个小小的栈桥,从这头走到那头,不东张,不西望。这一趟走稳了,再走第二趟,脚印就出来了。
尽处再说一句温柔的话:人生有“至暗时光”,黑是黑的,别轻易粉饰。承认黑,允许自己脆弱一下,哭就哭一场,睡就睡一觉,吃一碗热汤面,听一首老歌。悲伤也是人间之味,味过了,别沉溺。抹干眼泪,系好鞋带,出门走走,把肩上的担子又扛起来。一念之间,天地便不同。你也会慢慢看见,最让你害怕的那些夜,正是让你学会勇敢的老师;那些曾经压得你喘不过气的难,回头看,已成了你腰杆里的一节节骨。
写到此处,愿你我都记得:扛得住,是本事;扛过去,就开花。愿你在担责里长成,在扛事里见识,在稳心里从容。愿你做事不飘,做人不硬,话不虚,心不散。愿你在柴米油盐里修定慧,在人来人往里结善缘,在大风大浪里守住小小的火苗。那火苗不需多话,只要一盏,便照见路。走吧,路在脚下,担在肩上,光在心里。
字数复核:约2400字
合十,如夜话,至此
延伸阅读: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长期有新版行世,可于复旦大学出版社官方网站与各大书店检索查证。该书以日常语言阐发“修身、立志、担当”的工夫,与本文主题相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