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知乎高赞:让自己更优秀的16条法则
2025-08-15

不管在什么地方工作,最难过的坎,不是事情,而是人。这个“人”,有时候是别人,有时候是自己。

我年轻时,也曾在办公室里和人暗暗较劲。那会儿初入职场,觉得自己聪明、勤快,凡事都想做到最好,连别人桌上的笔摆歪了都看不顺眼。可后来才发现,这种看不惯,慢慢会变成一根刺,扎在自己心里。别人不一定疼,我却总是隐隐作痛。曾经有一次,一个同事在会议上公然推翻我的方案,还说我准备不充分。我当时面红耳赤,心里想一定要让他难堪,可那股火气一冒上来,事情就不再是事情了,它变成了一场谁都想赢的拉锯战。赢了脸面,却输了心安。那之后我才明白,在职场里,急着证明对错,往往先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

记得有位老人和我说过一句话:“能容人,才能成事。”当时我不太懂,只觉得这是老一辈的老好人思想。直到多年以后,经历了无数合作、冲突与沉默,才发现他指的不是一味忍让,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收。逼急了别人,对方或许表面笑脸相迎,心里却早已竖起了墙。你想过去,他关了门;你想合作,他转了身。人和人之间的裂缝,一旦撕开,是很难缝合的。

有一段时间,我和一位同事的关系紧张到极点。每天早上见面,点头都像是欠了钱一样敷衍。我反复想过,要不要找个机会当面说清楚,可心里的那个声音一直在说:他得先承认错了才行。可越等越僵。后来有一次项目遇到突发问题,我不得不和他一起加班解决。忙得忘了计较,也顾不上翻旧账,我们像没事人一样配合着。事情做完了,心里的那口气也消了大半。我才恍然,原来人与人之间,不是所有的结都要用力去解,有些是在一起做事的时候,就松开了。

也有另一种情况,是自己被逼到墙角。那种感受我也尝过。你会发现有些人天生喜欢挑衅,他们或许是无心的,但他们的言语、眼神、甚至无声的动作,像是有意要探你底线。我记得一次出差,和一个脾气急的同事同行,他一路都在否定我的安排,从酒店到行程,都挑毛病。我本来想反驳,可想到还要一起完成重要的谈判,我忍住了。到了客户面前,我们一唱一和,把事成了。回程路上,他忽然跟我说:“幸好你没和我硬碰,不然今天就黄了。”那一刻我有点意外,才知道有些人不是真的想害你,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试探你。你若稳得住,事情就会顺得下。

人心都有起伏,职场上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可要是抓住不放,就像手里捏着一块冰,不但冻得发疼,还会融化成水,把你弄得一身湿。能不逼疯别人,是分寸;不被别人逼疯,是定力。分寸是你看得清边界,不用力过猛;定力是你守得住心,不轻易动摇。这两样,缺一不可。

我常想,真正高明的做事之人,心里只有事,没有人。不是不关心人,而是把对人的情绪暂且放下,先把事情做好。见过一位老前辈,他在一次合作中,被另一方无端指责拖延进度。那是明明对方的问题,可他只淡淡说:“先把方案补齐,别耽误了交付。”结果三天后,对方主动道歉。这不是退让,而是他清楚,赢得一场嘴仗,不如赢得一次信任。人心软了,路自然就通了。

职场说到底,是修心的地方。外面再多的喧闹、是非、挑衅,如果不能进到你心里,就伤不到你。人际如水,你越握越紧,它就从指缝流走;你摊开手,它却能静静留在掌心。有人问我,这样是不是太被动?我笑着说,不,这是主动选择。主动不陷在无谓的争斗里,主动不让情绪偷走做事的力气。你把力气都用在该用的地方,别人自然拿你没法子。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那些曾经想逼你疯的人,或是变成了朋友,或是自己走开了。你没有刻意赢谁,却在不动声色间赢了自己。工作做得好,心也安稳,这才是最大的胜局。

所以啊,不逼疯别人,不被别人逼疯,不是软弱,不是妥协,而是一种通透。通透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沉默。不是不争,而是知道什么该争,什么该舍。人若能守住这一颗不急不躁的心,走在哪个江湖里,都会如鱼得水。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著,华夏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08072859)。这本书讲的,是在冲突与压力中,如何用平和而坚定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失分寸,又不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