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哪上班:永远别逼疯同事,永远别被同事逼疯
2025-08-15
有些人在职场赢得了工资,却输掉了心安。
人活在世上,总要与人打交道。职场里,一间办公室也像江湖,有明的刀枪,也有暗的流矢。遇到好同事,像在一口清泉边做事,甘甜可口,干起活来轻松快活;遇到难相处的人,就像在一锅热油里行走,稍不留神就被烫得直跳脚。可是,世间的泉水不常有,热油却难免遇,若把自己的心也丢进油锅,急躁、发怒、斗气,只会让自己焦糊成一块硬疙瘩,咽不下,吐不出。人若想在职场里安稳走远,不是要去逼到别人发疯,更不是让别人把自己逼到绝境,而是得学会端着一碗水过油锅,走得稳,心不洒。
我曾听一位老友讲过他初入职场的日子。他年轻气盛,眼里容不得沙子,见不得别人拖延、犯错,总是一肚子火,直冲上去说个痛快。骂完是痛快了,可同事渐渐避他如蛇蝎。有人犯错不敢说给他听,有事不肯跟他合作。几个月下来,工作越发难做,压力越来越大,家里也被他带去火气,妻子孩子都觉得他变了个人。后来有前辈点他一句:“你是来做事的,不是来收拾人的。”他才忽然一惊,原来自己用错了力气。收起脾气之后,他反倒能听到别人愿意讲的真话,事情也渐渐顺起来。这就是起点的第一层明白——人情的弦绷得太紧,最后断的多半是自己的事。
然而,不去逼人,不等于让人来逼你。世上难免有不讲理的同事,或暗地里使绊子,或明着给你难堪。遇到这种事,若只想着还击、对抗,心思就全耗在了怨气里,手上的活自然荒废,路也越走越窄。我认识一位女主持,刚进单位就碰上这样的试探,有人故意把要用的稿子扔在地上,想看她如何出丑。她心里当然有气,但只是弯腰拾起,稳稳去完成节目。几年后,那人早已不知所踪,她却成了台里的当家人。回头想想,气吞下去,不是委屈了自己,而是把力气留在了手里的事上。职场如修行,有时修的不是专业技能,而是心的广阔。面对烂人烂事,不争一时之气,不陷无底的泥。心定下来,山高水阔的路自然会显现。
真正的顿悟,是明白工作里最该紧握的是事,不是人。情绪不是不能有,但不能让它掌舵。曾听过李开复的故事,初到微软时被老同事处处刁难,不让参与项目,也拒绝配合。他没有去对着干,而是专心做好分内之事。几年后,公司要裁掉那位老同事,征询他的意见,他反而替那人说好话。最终,两人成了彼此最重要的伙伴。心中只有事的人,不会因一时的得失乱了章法,也不必用胜负去衡量每一次碰撞。职场里的很多风浪,不过是情绪放大的涟漪。专注于解决问题,比纠缠于情绪更能赢得长久的信任与合作。
到了明理的阶段,人会渐渐懂得,职场的生存之道,不在于赢过多少人,而在于输得起多少气。所谓“情绪成本”,就是每在气里多停一分钟,就少一分解决问题的时间。与其在斗气里消磨,不如在进步中成长。逼疯同事,失了人心;被同事逼疯,乱了自己的阵脚。只有心安,才能看得清、走得稳。正如古人言,心静则万事成,不静则万事乱。让自己在风浪里也能捧着那碗水,走过油锅,走到尽头,碗满水清,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少有人走的路》([美] M·斯科特·派克著,吉林文史出版社,ISBN: 9787807023770),书中以通俗心理学的笔调,探讨自律、爱与成长的智慧,对应对职场人际和情绪管理有很大启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