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清北的抑郁症,原来这么可怕
2025-08-15

人要想不被日子压垮,先得学会在心里留一口气。

常有人看见那些考进清北的孩子抑郁了,就忍不住皱眉:“不是好好的嘛?有那么多资源和前途,怎么还想不开?”可这话就像看见一个人溺水,还在岸上说:“你不是会游泳吗?”世间的苦,不全是外人眼里看得见的。水面上平静,水底却暗流汹涌。越是成绩好、目标高的孩子,越容易在这股暗流里耗尽力气。因为他们从小被教导要不断向上,不能松懈,不能输,不能让别人失望。一路冲到顶峰,才发现空气稀薄,寒气逼人。那份孤寂,那种喘不过气的压迫,是外人难以体会的。人心就像弦,长年拉得紧了,不是断,就是废。

年轻时,我也以为,考上好学校,日子就顺风顺水了。可后来接触多了,才懂那只是另一道关。名校的孩子,身边全是聪明人,大家都习惯了赢,谁都不想掉队。于是,他们把自己推到极限,还要逼自己突破极限。一次次挑战舒适区,换来的不是成长,而是精神的崩溃。夜里睡不着,白天装没事,心里早已千疮百孔,却又怕让别人看见那一面。父母盼着他们飞得更高,老师希望他们成为榜样,同伴视他们为对手,谁也没问过:“你累不累?你还想飞吗?”就这样,光鲜的外壳里,藏着越来越空的心。

直到有一天,身体先一步示警——抑郁、焦虑、失眠、暴躁。有人开始逃避功课,有人对未来失去渴望,有人一觉醒来,忽然觉得“这样活着没意思”。可怕的是,这些孩子求助无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可能更关注备案,家里的父母怕丢人,同学之间彼此都戴着面具,谁也不肯先卸下来。于是,他们只能一个人硬撑,把孤独、痛苦、恐惧都往心里压,压到无法承受。那一刻,我才明白,所谓“最聪明的人”,并不是不会脆弱,而是最会藏脆弱。可脆弱不被看见,就永远得不到抚慰。

后来,我才慢慢悟到,这里面的根不在学业,而在“心力”。从小只学会向外追求——分数、名次、光环,却很少学会向内安顿。于是,这些孩子的世界里,价值只挂在一个钩子上:成绩。一旦成绩掉了,整个世界就塌了。要走出这个困境,必须学会在心里搭多几个钩子——兴趣、友情、健康、生活的烟火气。这样,哪怕一个钩子断了,整个人也不会掉下去。古人说“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不是死守目标不放,而是心底的那份笃定不乱。

我见过一个清华退学的女孩,病重时每天只剩跑步和抄经书。别人笑她荒废,她却说,那是她唯一能抓住的安静。慢慢地,她的心像枯树发了芽,才又重新拿起书本。这让我懂得,疗愈不是一步到位的事,不必一口气翻过山去,只要你肯一步步走,哪怕绕远路,也终能下山。所谓的舒适区,不是牢笼,而是让你养好力气再出发的港湾。外面总有人劝你冲、闯、搏,可没人告诉你,停一停,也是一种力量。

后来我明白了一个更大的道理——人生意义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你在走路的过程中慢慢生出来的。就像吃一顿饭,最后都会化作能量或废物,可吃的过程里,有酸有甜,有热有凉,那些味道,就是活着的滋味。若一味只盯着结果,忽略了过程,就算端着金杯,也可能觉得空。家长常盯着名校的光环,却忘了问孩子,这一路上,你有没有笑过?有没有为一道题的突破而兴奋?有没有被一句话感动过?教育若失了这些,哪怕结果耀眼,也只会换来一颗空心。

所以,给孩子留点呼吸的空间吧。密不透风的关爱,其实是捆绑。让他们有权说“不想学”、有权休息一阵、甚至有权试错。这样,当他们再次出发时,心里装着的不只是任务,还有热爱。人生就像登山,有人一心想着峰顶,有人走走停停看看风景。等到山顶回望,那些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吹过的风,才是你真正带走的东西。顶峰的风景不过一眼,山路的风景才是一生。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幸福的方法》(The Pursuit of Perfect)作者:Tal Ben-Shahar,中信出版社,ISBN:978750863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