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为什么学校不教你赚钱?
2025-08-14

学校多教做人做事,赚钱得自己悟,里头有门道。

人活在世,先要立得住,再去走得远。学校像一座大熔炉,教我们识字断句,教我们演算格物,教我们分清是非。至于赚钱,这是另一座战场,风向多变,地形复杂,敌我难辨,靠一册课本难以包打天下。为什么学校不教人们赚钱?看似一句抱怨,其实触着根子问题:教育为谁服务,知识怎样落地,社会怎样分工,个人怎样成长。若把教育全改成“教你今天怎样把一百块变两百”,那是把长远当短期,把价值当技巧,把社会化培养当市井小策。学校的本分,是立德、立言、立人,是把人送到更大的天地里去经风历雨;市场的本分,是以需定价,以价成事,以事见人。两者不是对立,而是分工协作。分工明确,才能互相托举;目标错位,必然彼此掣肘。孩子十岁也懂的道理:先学走路,再学跑步;先把身子骨练硬,再去挑担子。赚钱不是原罪,逐利不是羞耻,问题在于利从何来,路怎么走。学校不直接教“赚钱术”,是为了让我们先识“赚钱道”。道不明,术必乱;术虽巧,道不正,也难久。我们今天把话掰开揉碎,说给心里听,说给脚下听,说给日子听。

看历史的眼光,书院重在修身,科举重在取士,近代学堂重在格致,中小学重在国民化。古来学宫少教“营生术”,并非轻视生计,而是知道术千变万化,唯道可久可大。制度的眼光看,义务教育讲公平,必须把所有孩子带到共同的台阶上,基础宽一点,台阶稳一点,人人能站住脚,才谈得上层层进阶。若在基础阶段把教学重心转为“短平快”的盈利技巧,必然强者愈强,弱者更弱,公平就塌了半边。经济学的眼光看,教育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品,收益不止落在个人口袋,还落在社会秩序、技术创新、文化延续上,故而社会用税收供给,学校用公共逻辑运行;而赚钱是私人选择的结果,是具体时点、具体行业、具体技能的组合,是私人最优化的算计,公共平台难以替代个体的风险承担。社会学的眼光看,学校有显性课程,也有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教知识与方法,隐性课程教规则与秩序,教你在团队中协作,在分工中定位,在冲突中克制。一个人会合作,会沟通,会自省,才配得起复杂交易的信任。伦理的眼光看,教育先塑骨,再添肉。骨是价值观,肉是谋生术。骨不正,肉再丰,是纸糊的巨人;骨正了,即便瘦一些,也能站得直、走得稳。法律的眼光看,学校牵一发动全身,若把盈利技法当成主课,就会逼近监管红线。投机、内幕、灰色游戏,都是市场里真实存在的诱惑,而学校的正当性,正在于把人引向阳面。心理学的眼光看,儿童青少年的心智尚在生长,延迟满足、挫折耐受、内在动机这些根柢一旦打歪,以后再矫正,代价奇大。技术的眼光再看,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今天流行的套路,明天就过时了;唯有抽象迁移的能力——提炼、归纳、建模、复盘——能穿越周期。还要看到教师的激励与责任,老师若以“带货式教学”评功过,必然引诱教学朝噱头跑、朝捷径跑。学校是育人的,不是投机场;老师是引路的,不是代练号的。再把现实说足:赚钱与其说是一门“课”,不如说是一场“仗”。这场仗地点不固定,敌情不对称,补给不稳定。课堂上能演习基本阵法,不能替你上战场厮杀;能发地图,不能替你趟地雷;能教你观察地形,不能替你去翻山越岭。学校若承诺“一招致富”,那不是教育,是诱导,是贩卖焦虑。教育的庄重,就在于它耐心、它长期、它面向人的整体生命。

走到这里,我们该有一个醒转。赚钱是什么?赚钱是价值被认可后的回响,是你把问题解掉、把需要满足、把秩序推动而得到的回声。钱不是源头,钱是回声;钱不是泉眼,钱是水面上闪亮的波光。抓波光,不如找泉眼。泉眼在哪里?在价值。价值从哪里来?从三件东西来:从你看得见的真实需求来,从你拿得出的过硬本领来,从你守得住的长期信用来。这三件东西,学校恰恰能打底子。真实需求要靠调查研究,脚沾泥、眼贴地、手摸热锅边;过硬本领要靠反复练习,题做厚了,手就稳了,模型搭得准了,方案才站得住;长期信用要靠日复一日的守时、守约、守口如瓶,队伍跟你干,客户愿意回头,你才越走越宽。你看,道与术的关系就清楚了。道,是方向,是路线,是战略;术,是工具,是招法,是战术。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细节,胆要大,心要细,步要稳。把赚钱当作“统一战线”的产物,你的伙伴、你的客户、你的上下游、你的平台,都是这条战线上的同志;把产品与口碑当作“根据地”,从一个小山头打起,守住它、经营它、扩大它;把时间当作“持久战”的盟友,复利就是粮草,复盘就是整训,节律就是后勤。真正的致富,不靠天降神兵,不靠一条秘方,靠的是日日夜夜的劳作,靠的是看准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靠的是在风浪里不慌,在顺境里不飘。有人问,学校不教赚钱,我该学什么?学看见人,学看见事,学看见数。看见人,便懂得尊重、懂得倾听、懂得协同;看见事,便会拆解问题、会定优先级、会安排节奏;看见数,便能度量、能试错、能迭代。再往里走一层,你会忽然明白:赚钱这件事,归根结底,是让别人过得更好,然后别人心甘情愿让你也过得更好。道明白了,术自然会生出来。你要开店,先把街看熟、把客看懂、把货看透;你要做科技,先把需求定义清、把模型搭牢、把交付兜住;你要做内容,先把话说准、把信立稳、把节奏拿稳。术从道出,利从义来,钱从价值里慢慢流出,像春水一样,越聚越多。

说到明理,须把几件事落在地上。第一件事,别把学校当作替你挣钱的工厂,把它当成锻炼身心的操场。当操场变大了,你会跑,赛道自然来;当骨架立住了,你能扛,担子自然挑。把学习当修行,日日三省,今天我理解得更深没有,今天我表达得更清没有,今天我把一个旧问题拆出一个新角度没有。第二件事,别等学校把一切教完才起步,边学边做,做小买卖、做小项目、做小改造,把纸上功夫变成手上功夫。钱不是一下子来,钱是像露水一样,一点一点凝;经验不是一下子长,经验是像年轮一样,一圈一圈添。第三件事,别把赚钱当成脸面,把它当成体温。体温有高有低,关键是血要热、心要正、步要稳。守信用,比一时的利润更值钱;护声誉,比一季的增长更要紧;愿吃苦,愿吃亏,肯吃小亏换长久的大顺。第四件事,别在圈层里内耗,去社会的大河里摸石头。市场像河,水深水急,石头不一,摸多了,脚感就灵了,路径就有了。你会发现,学校不直接教你怎么挣钱,是留出一块最大最肥的土地给你耕,让每个人照自己的秧苗发力,照自己的土质深耕,长出各自的稻谷与高粱。最后再说一句,教育不教你投机取巧,正是对你最深的保护;市场不喂你现成答案,正是对你最宽的成全。把这两样握在手里,心里就有秤,脚下就有路。等你回头看,会感谢当初课堂里那些看似“慢”“笨”的训练,它们像钢筋,埋在混凝土里,看不见,却在风雨之夜稳住了整座楼。钱会来,钱慢慢来;道要正,道时时正。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服务与创造,学会在复杂世界里建立秩序,赚钱便是水到渠成的后话。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约翰·杜威《民主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与各大高校图书馆目录检索核验版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