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刀郎爆火的《罗刹海市》才明白: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寻找自己
2025-08-13
人活着,最难的是认清自己,还要敢于做自己。
有的人一生都在找一条顺流而下的路,以为顺着水就能到海;有的人却在大潮中掉头,明知逆水而行会累得气喘吁吁,也要往自己想去的方向走。马骥从罗刹到海市,再从海市回到尘世,这不是一趟奇幻漂流,这是一个人从迷惑到清醒的路。世上多的是罗刹国,美丑颠倒,邪正不分,你要是心里没杆秤,很快就会把煤灰抹在自己脸上,连镜子里的人都不认识自己。世上也不缺海市,富丽堂皇,锦衣玉食,给你一切你想要的,除了心安。你若没问过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就会在罗刹里变形,在海市里沉睡,到老也不知自己走过的路算不算活过。
罗刹国的泥是软的,踩上去不觉得脏,可一旦久了,泥就会裹着你的脚,让你不知不觉地陷下去。蒲松龄用一个颠倒黑白的国度,照出了世间多少做官的、经商的、做事的人。那些人本来面貌清清白白,心里有几分正气,可只要在一个歪风压正气的地方站得久了,听惯了溜须的好话,看惯了钻营的捷径,心就会痒,手就会动,脚就会偏。有人说,人要适应环境,可适应的另一面就是被同化。你同化得多了,就会觉得丑是美,坏是好,贪是巧,直是蠢。那时候,谁还能分得清?孔子早就说过,芝兰之室与鲍鱼之肆,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关键是,你在鲍鱼肆里,是捂着鼻子找出口,还是索性关了嗅觉,跟着一起摆摊卖鱼。
而海市,恰恰是另一种陷阱。那里没有臭味,处处是香。龙君赏识你,公主爱慕你,金银如山,房舍如宫,这样的地方,看似人人向往。可马骥在这里也不安,他知道自己不属于这片海。他想起尘世的家人,想起烟火里的味道,想起那份即使粗糙却真切的生活。海市给的都是你眼睛想要的,却不一定是你心里渴的。世上许多人,在罗刹里是因为不得已,在海市里却是因为舍不得离开。前者是逼着戴面具,后者是心甘情愿做梦。可是梦醒之后,空空如也。人呐,能离开罗刹算有骨头,能走出海市才算有灵魂。
这世道,没有一个地方是绝对干净的,也没有一个地方是绝对完美的。重要的是,你认不认得自己的脸,听不听得见自己的心。认不清,就容易被环境带走;认得清,还要有力气走出来。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房子票子都是压在肩上的石头,这时候说“不”比年轻时要难得多。可你要知道,罗刹的笑是假的,海市的好是空的,只有你自己走的那条路,才是真的。斯特里为了画画,丢掉了家业、婚姻、体面,这在旁人眼里是疯子,可在他自己心里,那才是活着。马骥离开海市,蒲松龄穷一生写书,都不是为了讨谁的好,而是为了不负自己。
所以啊,人生到头,不是看你做了多少事,拿了多少东西,而是看你有没有在这一路上丢掉自己。罗刹和海市,都会在你生命里出现,有的长,有的短。你要学会在罗刹里守住底线,在海市里放下贪恋。你要知道,离开不是失去,留下不一定是拥有。心若清明,身在污泥也不染;心若自在,走在荒原也能开花。世界的法则变来变去,唯一不该变的,是你知道你是谁,想要什么。岁月不问你从哪里来,路会记得你走过的脚印。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月亮与六便士》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上海译文出版社,ISBN:978753277373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