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现在鸡娃已经变成一门赔本生意了……
2025-08-13
要想孩子不累垮,先得家长别自己先跑断了腿。
过去啊,鸡娃是家长的精神鸦片,觉得只要孩子能上个好学校,人生就跟开了挂一样。可这年头,鸡娃就像往漏水的桶里倒金子,费力、费钱,还不一定见效。你一边用鸡血喂娃,一边得提防社会冷不丁甩来一记闷棍,让你和孩子一起打个趔趄。以前我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是因为那个时代大学少、岗位多,社会张着嘴等着人才。现在是大学多、岗位少,人才堆在门口等公司。你孩子好不容易熬成了985、211,结果发现门槛后面还有个更高的门槛,叫“关系”“运气”和“市场”。这一切,都像一盆凉水泼醒了很多家长——原来鸡娃不是生财之道,而是赔本买卖。
可人性就是贪心的,特别是做家长的贪心。明知道鱼塘里水浅、鱼少,还非要买条大网去撒,撒完了看着空空的网,才意识到自己不是捕鱼,是在耗命。很多父母在鸡娃这条道上冲得头破血流,还不忘回头喊别人:“快来啊,能捞着!”殊不知,池塘边已经立了牌子——“鱼早被捞光了,剩的都是耗子”。时代变了,市场的算盘不再按学历敲,而是按供需敲。你孩子学得再好,赶上行业衰退、技术替代,也难免成为那个背着简历满街跑却没人要的高材生。而这一切,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没看清路的尽头。承认鸡娃回报率在下降,不是认输,而是换了个思路继续活。
真正让我顿悟的,是看到那些用力鸡娃的家庭,最后不是被孩子拉着前进,而是自己先瘫倒了。你拼了命往孩子身上压资源、压期望,最后发现——他并没比别的孩子走得远,甚至还带着你一起被压垮。反倒是那些“鸡自己”的家长,孩子没受太多内卷的毒,父母自己倒跑进了更高的平台,换了更宽的赛道。你鸡自己,等于给孩子修了个避风港;你鸡娃,就是把孩子推到风口浪尖。市场从不看你多努力,只看你在不在需求的节点上。技术工人、稀缺技能、跨领域能力,这些才是未来的筹码。孩子没必要去和十几万名校毕业生抢那几个岗位,他完全可以走一条别人看不见的路,而这条路,父母得先走在前面探出来。顿悟之后才明白,鸡娃是短期的赌局,鸡自己才是长期的布局。
所以,明理的人都会收起那点盲目的劲,把力气花在更有回报的地方。你想让孩子自由、体面、少走弯路,就先让自己有资本替他兜底。钱是底气,眼界是地图,格局是护身符。别等孩子跌在泥里才想着去救,而是提前给他铺好能避开泥坑的台阶。鸡娃是“把希望交给别人”,鸡自己是“把主动权握在手里”。这世道,靠别人给的机会迟早会断,靠自己修的路才会一直通。你要的是孩子能笑着走下去,而不是背着父母的焦虑和社会的重压苦苦爬行。懂了这个理,鸡娃的局限就一眼看穿,鸡自己的价值就不用多说。你不必为没鸡娃而愧疚,你只是换了个更聪明的方向去守护孩子。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穷查理宝典》,作者:查尔斯·芒格,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出版。书中关于长期主义、逆向思维和投资回报率的论述,对家长重新思考教育投资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有很大启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