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任正非:不要把自己一切寄托在他人的激励上,不要太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要在乎你自己怎么做。
2025-08-13

活在人世间,我们很容易被别人的眼光牵着走。有人一句夸奖,就像喝了蜜水,动力十足;有人一句批评,就像被泼了冷水,立刻泄了气。任正非的这句话,其实是要拔掉我们心里的两根绳子——一根叫“对外界认可的过度依赖”,另一根叫“对外界评价的过度敏感”。如果你的动力、情绪、信心,全部寄托在别人的激励或评论里,那你的人生方向盘就一直握在别人手中,自己永远是被牵着走的。

我见过这样的人:在团队里,领导的表扬是他最大的燃料;一旦没了表扬,他的产出就立刻下滑。还有一些人,对同事的私下议论极度在意,一点风声就足以让他整夜失眠。表面看,这是敏感细腻,实则是把自我价值的根系全部扎在外界的土壤里。一旦外界气候变化,他就无法稳定成长。外界的激励和评价固然能带来一时的推动,但它们像风,会来,会去,无法长久依赖。真正能支撑你走远的,是你对自己行为的标准与要求。

在职场和生活中,不寄托于他人的激励,并不意味着要无视别人,而是要建立一个更坚固的自我驱动系统。你可以欣然接受鼓励,但不必把它当作前进的唯一原因;你可以认真听取批评,但不必让它左右你的核心判断。比如,当别人说你做得好,你应当思考:这是因为我的方法真的有效,还是刚好迎合了对方的喜好?当别人质疑你,你也要问:这质疑有事实依据吗?如果有,我如何改进?如果没有,那它与我无关。这样的思维,让你始终在自己的判断轨道上前行,而不是在别人的轨道上起起落落。

顿悟往往在一个瞬间发生:你会发现,即使没人为你喝彩,你也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即使有人质疑,你依然有条不紊地推进计划;即使外界沉默,你的心里依然有节奏、有光。这种状态,不是冷漠,而是一种成熟的自我认同。你清楚自己的价值来自哪里——不是点赞数,不是掌声,也不是流言,而是你脚下每一步踏实的努力。外界的声音可以参考,但方向和节奏必须由你自己来定。

明理之后,你会刻意培养这种内在的驱动力。第一,你会设定自己的标准,不以外界的最低要求为准,而是以自己想达到的高度为准。第二,你会学会自我复盘,不等别人来提醒,自己就能发现问题并调整。第三,你会保留属于自己的成就记录,比如日记、项目笔记、学习日志,让自己的成长有迹可循。第四,你会学会分辨声音——有建设性的意见要认真听取,没有依据的情绪化评论要轻轻放下。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的心境越来越稳,步伐越来越踏实,因为你已经从被动的追随者,变成了主动的掌舵人。

一个不依赖他人激励、不被外界评价绑架的人,内心的力量是持续而安定的。外界的赞许会让他高兴,但不会让他飘;外界的批评会让他反思,但不会让他乱。这样的人,走在路上,即使四周嘈杂,也能听见自己心里的鼓点。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少有人走的路》(M. Scott Peck著,吉林文史出版社),书中深入探讨了自我负责、自我驱动与精神成熟的关系,能帮助你建立内在的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