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用干部队伍激活确定性,应对环境与商业变化的不确定性。
2025-08-12
遇到变化不慌,是因为人心稳如山。
在修行中,我常体会到一个道理:世界的变化,本来就是常态。天上的云一刻不曾停过,海面的浪从未按一个节拍来。若我们期待外部环境永远不变,那便是逆水筑坝,迟早溃决。真正的智慧,不是企图控制变化,而是找到那些在变化中仍可依赖的“定”,让这份定像山脊一样托起整个局面。干部队伍,就是这样的山脊。干部的稳定与激活,不仅是组织的骨架,更是应对不确定性时的一口定海神针。
很多人以为,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就需要频繁调整策略与方向。方向固然要灵活,但更重要的是,有一群人能在变化面前保持定力,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并带动团队协同行动。这种定力,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自平日里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历练。干部若缺乏训练,就像没打过仗的士兵,听到炮声就慌乱;干部若没有共同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在面对变化时便会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掣肘。干部队伍一旦活起来,定力便会生出,定力一生出,不确定性便不再能左右全局。
回想我在山里修行的日子,风云突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院里的人各怀心思。有人遇风就躲,有人遇雨就怨,有人干脆想趁机离开。这样的院子,再坚固的房梁也会坍塌。而当大家心里有一位师兄,他不慌不乱,安排各人关窗、收衣、搬柴,风雨自然就成了试炼而非灾难。干部的作用,就在于此——用他们的行动稳定人心,用他们的判断带来方向,用他们的责任感激活团队的潜能。这种稳定不是静止的,而是带着活力的稳定,如同山泉,源头不动,水却一直在流。
我曾见过一些组织,干部队伍只是摆设,缺乏应变的勇气与能力,遇到商业环境的风浪便被动挨打。也见过另一类组织,干部的心态与能力早已融进了公司的血脉,面对行业剧变时,他们不但自己稳住阵脚,还能用手里的“绳子”拉住更多人。这种干部,不是临时选出来的,而是长期在真实战场中磨出来的。变化就像大河的急流,只有那些在水中摸过石、趟过滩的人,才能带领船只安全渡过。
顿悟往往在心静时生发。我明白了,干部队伍的建设,本质上就是在提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储备确定性。储备什么?储备判断力,让他们在迷雾中辨方向;储备执行力,让他们在险境中敢迈步;储备凝聚力,让他们在裂缝中能拉人。干部队伍要有活力,不是靠口号,而是要让他们在平时就不断接受挑战,在成功中获得信心,在挫折中增长智慧。这样,当环境突变时,他们的反应会像呼吸一样自然,不需等待指令,就能在岗位上作出最佳动作。
明理之后,我想,这不仅是企业生存的法门,也是人生应对世事无常的妙招。每个人都应该在心中建立自己的“干部队伍”——那是一套经过锻炼的习惯与原则。遇事不急,是因为平日里已操练过多次;行动果断,是因为早已想清了方向;凝聚人心,是因为自己先立得住。外部的不确定永远不会消失,但我们可以通过激活确定性,去化解它的威胁、转化它的机遇。山不会因为风而动摇,人也可以如此——只要根系深扎,枝叶自然能随风而舞。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领导梯队——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The Leadership Pipeline),拉姆·查兰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和培养高效的干部与管理团队,应对企业不同阶段的挑战与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