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张颂文丰厚的人生阅历,是其创造好角色的重要基础之一。
2025-08-12
好演员的演技里,藏着他走过的人生路。
张颂文的故事,说起来并不复杂,却很少有人愿意真地去过一遍。他演戏的根,不是长在天赋的肥土里,而是扎在泥土里,吸过风霜,淋过雨水。他做过导游、跑过场务、在剧组里干过杂活,一次次面对拒绝,一次次等不到机会。他的人生里有漫长的暗夜,暗到看不到前方的光,也暗到怀疑自己是不是该就此放弃。但也正是那些暗夜,沉淀了他对人性的温度和深度。人们只看到他在荧幕前收放自如、细腻入骨,却未必知道,那些眼神和呼吸里,有他从生活里啃来的味道。
在他身上,有一种稀缺的耐心。这耐心,不是对镜头的耐心,而是对生活的耐心。他不急着用一个角色证明自己,而是先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去喂养自己的眼睛和心。他看人,看细节,看喜怒哀乐背后的原因;他听人,听别人说话时的停顿,听那些没说出口的情绪。他懂得,角色不是用技巧雕出来的,而是从生命里长出来的。于是,他在生活的荒原里拾捡素材,把见过的人、听过的事、感受过的情绪,都装进自己的背包,等到有角色需要,他就能从背包里取出真实的东西,而不是空洞的模仿。
这种积累的力量,是在漫长的沉潜里悄悄长成的。我曾在山里遇到一位老匠人,几十年只做一件事——打磨木头。他说:“木头急不得,急了就裂。”演员何尝不是这样?急着成名的演员,角色像新鲜的木板,看上去光滑漂亮,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耐得住的演员,角色像老木料,纹理深刻,哪怕经过风雨,依旧坚韧。张颂文的表演,就是那种带着木香的老料,不是为了迎合一时的潮流,而是活出了角色该有的气味。这种气味,只有真正走过生活的崎岖,才能生出来。
明白这一点后,我们就会发现,他的“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一个演员的人生越厚,角色就越有根。这根不是技巧上的雕琢,而是从生命里抽出来的筋骨。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舞台上演别人,却没真正过一次自己的生活;有的人像张颂文,把生活当作最重要的排练场,在柴米油盐里学情感的走向,在人情冷暖里练眼神的变化。这样的演员,不会怕角色小,不会怕镜头短,因为每一次出场,他带来的都是真实的自己。观众之所以被打动,不是因为他演得“像”,而是因为他本来就是那个人。角色和他之间,没有距离。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演员的自我修养》作者: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i),译林出版社出版,ISBN:9787544731089。本书深入阐述了演员如何将生活体验融入表演,是理解张颂文创作路径的极佳参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