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平衡,才是顶级的智慧
2025-08-11
人活得稳,其实就是心里有杆秤。
我们从小到大,听过无数关于努力、拼搏、超越的故事,似乎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往前冲的赛跑。然而,走到某个年纪才发现,冲得太猛容易摔,走得太慢容易掉队,而最不容易的,是在变幻无常的人生路上,走出一种有节奏、有分寸的平衡。平衡,不是停下不动,而是既能向前,也不失稳固;既能追求,也懂得收放。它像撑船时的船桨,掌握不好角度和力度,船就会打转,或者直接翻覆。俞敏洪说,平衡是顶级的智慧,这并不是劝人中庸无为,而是在提醒我们:身与心、理想与现实、当下与未来,这三对看似对立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与成就。
很多人,年轻时觉得身体是无限的,拼命透支,熬夜、暴饮暴食、情绪过山车,仿佛青春能抵消一切代价。可等到身体发出警告,才发现精神再坚韧,身体垮了也走不远;反过来,身体再健康,如果精神空洞、整日被欲望驱使,也不过是活得精致的空壳。平衡身与心,不是让你放弃追求,而是懂得分辨哪些欲望值得满足,哪些该克制。物质的需要是人性的一部分,精神的滋养却是人生的必需品,缺了任何一端,生命都难以丰盈。
理想和现实也是一对常被拉扯的矛盾。理想让我们看见更远的山峰,但如果脚踩的土地虚浮,山峰就会变成幻影。理想化的人容易失望,因为他们低估了路途的艰险;没有理想的人则容易停滞,因为他们安于眼前的池塘。真正的理想,是在认清现实的土壤后,依然愿意播下种子,并且耐心地浇水、除草、等候花开。那是一种对未来的热爱,也是对当下的珍惜。
而焦虑,往往生于当下与未来的失衡。当下的日子不曾用心过,未来的画面又反复担忧,就像一只脚踏在泥地里,一只脚伸向迷雾中。未来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但当下是你唯一能握住的时间。把一件你擅长、喜欢、对他人有益的事做到极致,就是在为未来积累确定性。有人总想着等到条件更好再开始,等有了时间再追求喜欢的事,可人生没有那么多“等”,等着等着,就只剩后悔。
顿悟的那一刻,是你明白了平衡并非折中,而是让生命的两端彼此成全。身体的安稳支撑精神的翱翔,精神的力量引导身体的节制;理想给现实注入方向,现实给理想提供落地的根基;当下是未来的基石,未来是当下的延伸。平衡让人不至于在欲望中迷失,也不至于在克制中枯竭,不至于在理想中飘离地面,也不至于在现实中失去热血。
智慧的平衡,不是每天去算计分寸,而是把握住核心: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愿意如何度过有限的生命。我会为身体留白,也会为精神留光;我会为梦想留一份天真,也会为生活留一份脚踏实地;我会在当下播种,因为我知道未来的果实就埋在今天的泥土里。这样走下去,你会发现,人生的路不会总是平坦,但你能在颠簸中稳住自己,在波涛里划出方向。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少有人走的路》(M. 斯科特·派克 著)——这本书用心理学与哲学的视角探讨自律、平衡与爱的力量,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现实与精神追求中找到稳固而充实的人生状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