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鲁迅离世87周年,再读他这10句话,把人性扒光,句句诛心
2025-08-11

看透人性的人,大多学会了沉默。
年少时看鲁迅,只觉得文字锋利得吓人,仿佛句句都带着刀锋,让人不敢久视。那时的我不懂,他在揭露谁,骂的是谁。后来走过生活的坎坷,才明白,他写的正是我们每天擦肩而过的那些人——也是我们自己可能成为的模样。鲁迅不只是骂人,他更是把人性一层层剥开,让人看到骨子里的凉薄、虚荣、怯懦与执拗。正因如此,他的文字才穿越时光,至今仍能让人心头一震。

人世间的冷与暖,从来都不是均分的。有人愿意与群体保持安全的距离,像猛兽独行,不为迎合而丢掉锋芒;有人即便有缺点,也能凭真本事立足,而不是靠吹嘘和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有人习惯用眼睛挑剔别人,却忘了拿镜子照一照自己;有人贪图安稳,害怕自由背后的风险;有人面对嘲讽选择沉默,用不争辩的姿态表达最高的轻蔑。这样的选择,不是天生的,而是经历了看破与思量后,刻进骨子里的处世方式。

真正的痛,是看见人性那些不愿承认的阴影——欺软怕硬、只顾私利、拒绝自省、习惯依附、在群体里迷失个性。鲁迅笔下的阿Q不是虚构的怪物,而是活在人群中、可能随时从我们心里长出来的影子。那种面对权威就低头、面对弱者就嚣张的姿态,并非某个时代的独有,而是人性深处一旦放松警惕就会滋生的丑态。人若不与之对抗,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自己曾厌恶的样子。

顿悟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失望中醒过来的。你发现,不是所有人都会理解你的痛苦,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你发现,一个人的圈子若全是污浊,要么他在捡垃圾,要么他自己就是垃圾;你发现,深于世故固然能保全自己,但保留一份天真才能让灵魂不被磨光;你发现,周旋于烂人烂事,不如抽身离去,把精力留给值得的人和事。于是你开始学着沉默,不是没话说,而是懒得逢人作戏。你不再到处找认同,而是把时间用在修炼自己、守住内心的尺度。

明白了这些,才能真正懂得鲁迅那句“摆脱冷气,向上走”。人性的阴影无法消灭,但你可以选择不被它吞没。独行也好,沉默也罢,都是为了不被群体的庸常稀释锋芒;自省也好,拒绝媚上欺下也罢,都是为了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保住自己的骨头和血脉的温度。看透不是冷漠,而是清醒;沉默不是退缩,而是力量的蓄积。

当一个人能在复杂的人性中分清方向,能在热闹的世界里守住独立的心,能在质疑与非议中仍怀善意,他就不必再惧怕被时光吞没。因为他的生命里,已经有了鲁迅式的锋芒与清醒——既能照亮自己,也能在需要的时候,照亮别人。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且介亭杂文》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