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稻盛和夫:一个人最大的本事,都在这10点里
2025-08-11

人这辈子最大的对手,其实就是自己。

很多人年轻时,总觉得自己是在和世界较劲。成绩好坏,是老师决定的;机会多少,是社会安排的;命运好坏,是老天给的。可慢慢走着,你会发现,外界虽有千变万化,真正让你停下脚步、放弃追求、或者走偏方向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一念之差、一次放纵、一回退缩。稻盛和夫先生所说的十个本事,说到底,都是在教我们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超越自己。它们看似平常,却像山路上的指路碑,指向人生的大道。只是,大多数人总想直接坐缆车到山顶,却忘了,真正的路都要脚踩一步步走出来。

人生最容易陷进去的,是情绪的泥潭。一个人失了情绪的掌控,就像船失了舵,外界一点风浪都能翻它个底朝天。稻盛先生反复提醒,不要让过去的失败绑住未来的脚步。后悔固然是人的本能,但长久地咀嚼苦水,只会让心生病,身也随之垮下去。学会反省,但不在情绪里自虐,是为第一关。接着,是日复一日的平凡努力。年轻人总嫌慢,总想一口气跳到理想的终点。可世间没有自动扶梯,只有一步步的攀登。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积月累,会在某一天突然生出质变的力量,让你惊觉自己已经走到曾经不敢想的地方。

而在努力的路上,能不能走得远,还要靠心态。感恩,不是嘴上说说的礼貌词,而是一种面对顺境不骄、逆境不怨的内在力量。它让你在收获时不自满,在受挫时不丧气,始终看见生活里值得珍惜的一面。这样的心,才能长久保持光亮。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长久陪伴的朋友——书。书让人经历未曾到过的地方,遇见未曾谋面的智慧。它既补足经验的短板,也像园丁一般,修剪我们心中的荒草,让思绪更清明。

然而,读再多书、想再多道理,如果不在每日的当下倾尽全力,人生就会虚耗。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挑战中生长出来的。不要用今天的自己,去限制明天的可能。哪怕你是晚熟之果,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季节,结出最甜的果实。愿望的力量也不容忽视。真正渴望的事,不只是“有就好”,而是“非要不可”。当这种意念深入潜意识,像呼吸一样自然,你的行动、判断、甚至偶然的灵感,都会被它牵引,直到目标成真。

走到这里,你会发现,真正的分水岭,不在智商、不在运气,而在于内心的选择——是用善恶来裁决,还是用得失来算计。第一念往往是私心,若能放一放,用善心来衡量,许多路就不会走偏。而在行动上,定下的目标,要用永不放弃的意志去兑现。困境不是结束,而是工作的开始。水滴能穿石,不是因为力大,而是因为不止。大事小事都是这样,胆大可以开路,细心可以保路,这两者若像织布的经纬交错,人生才不易翻覆。

有了这些,你还要知道,人格不会一劳永逸。心性高的时候,不是站上了终点,而是暂时浮空。若不持续反省,就会像失去动力的飞行器,迅速坠回原点。很多人年轻时高尚、热烈,到晚年却变得自私、偏狭,就是因为缺了这种自我照看。反省不是自责,而是时常检点自己的言行,让它们与最初的真心相符。

直到某天,你忽然明白,这十个看似分散的本事,其实是一条线上的珠子。它们串在一起,组成的,正是一个人由内而外的修行之路:先管住情绪,再踏实做事;以感恩养心,用读书养智;全力以赴去活,用愿望驱动方向;以善心作尺,用意志穿越阻碍;胆大以闯,细心以守;日日反省,日日精进。这不是十步法,而是十个方向,每一个都在把你从一个更小的自己,带向一个更大的自己。

当这一层被看破,你会发现,所谓战胜自己,不是逼迫自己去赢,而是日日修正、日日靠近那个本来纯净、勇敢、慈悲的真我。外界的成就也好,名声也罢,都是枝叶;真正的根,是你与自己的关系。若根深,则风雨不能拔。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六项精进》——稻盛和夫著,日本PHP研究所出版。
(全文约2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