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没背景的小镇做题家,别去卷公务员了
2025-08-08

在这变化无常的人世中,很多人出生在毫无资源的小镇,接受教育、埋头做题,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孤注一掷,希望能通过学历翻盘。这种信念从未错误,只是从未完整。做题,是一种抵抗命运的方式,而不是命运的终点。走出考场之后的世界,更加真实,也更加残酷。尤其是,当你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更没有一笔可供挥霍的家业时,一切的前途,都仿佛需要你用尽全力,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

有人说,做题家的归宿是体制。小地方的体制内工作,有编制,有保障,有人情的温度,看起来稳定而美好。但若你不是体制本地人的一份子,没有盘根错节的关系,走进这片池塘,终究如一条河流走错了方向。你会被打量,被掂量,也许干十年还不如一个叔叔安排的新人升得快。若你还年轻,血气未衰,那么一开始就投身这样的体系,未免太早安顿了自己,安顿到连翻盘的机会都将被时间抹去。

于是我们说,别急着回去,先往前走。往前,就是去到那些不靠施舍、不靠关系,而是靠“做成事情”来获得尊重的地方。这世界上有些城市,资源是靠天上掉下来的,比如依靠转移支付、靠大机关支撑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发展是“自上而下”的,规则固化,变革乏力。而另一些城市,则是靠着一个个体、小商户、民营企业,一砖一瓦打拼出来的,它们靠的是“自下而上”的力量。这样的城市充满生气,变化快、机会多,适合一无所有又不甘平庸的人。

长三角、珠三角,这两个区域自古以来都是商道节点,是流通之地。繁荣不是偶然,是数百年来商业文化与地理优势交叠的结果。富庶滋养着思维,交易带来平等,这里的人习惯用做买卖的思路看待世界,不迷信权力,不指望关系,而是注重效率、结果、规则。这些土壤,正适合年轻人将思维翻新,将旧有的自我焕然重塑。如果你还没有看过世界真正的样子,那就去那里。先看一看,再决定未来要怎样活。

这些城市,哪怕只是临时驻足,也会改变你。也许你并不会一夜暴富,也不会迅速成为精英,但你会在这里学到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向上沟通、如何判断趋势与风险。这是小镇教育无法教授的生活技能,它藏在每一次租房谈判、项目试错、换工作的深夜之中。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流动更频繁,你碰到贵人的概率也会更高。你所说的“运气”,其实不过是你勇敢走进人群、走进时代洪流后,更有可能撞见的好事。

当然,城市本身并非善良。它不为你个人的境遇悲喜。它嘈杂,冷漠,高房租,低信任,充满竞争。但正因为如此,它才不会像小镇那样轻易地给你贴上“谁是谁家的孩子”、“谁是谁的亲戚”的标签,它愿意用结果说话。对那些没背景的年轻人而言,这种无情,反倒是另一种公平。

所以不如去试试。就算最后不如愿,大城市教会你的能力,也能帮你回老家做得更好。你可能在大城市学会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流程,一个适用于下沉市场的营销方法,一种新兴职业路径,甚至只是一种对人性的更深理解。这些,都可以成为你未来的资本。回老家,也许你会成为那个能带来改变的人,而不是继续抱怨的人。

也有很多人问:“大城市太贵了,留不下来怎么办?”这话没错,但其实,人生很多时候只是去“见识”而不是去“占有”。你不一定非得留在北上广深,哪怕只是在那里工作两三年,再去新一线城市,或者回家做点小生意,你的格局、视野、做事方法,都已不同于初出茅庐时的你。

人生不是关于早早“稳住”,而是关于不断“打开”。当你还年轻、还没什么可失去的时候,不妨去打开一次,不为炫耀,也不为逃避,而是让自己拥有更多可能。

时代终究会轮转,当下的困难不代表未来的失败。不要让短期的迷茫影响了长期的方向,也不要让周围人的保守劝退了你内心的野心。你可以慢一点,但请不要就此停下来。大城市不会为你铺路,但它会在你拼尽全力后,给你一次偶然的眷顾。而那一次偶然,可能就此改写了你的一生。

走出小镇,是一次精神的断奶,也是一种对自己命运的负责。不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容易,而是因为,它值得。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单:

  1.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兰小欢,帮助理解体制与经济环境的复杂互动

  2. 《底层逻辑》——刘润,用商业思维重塑个人命运路径

  3. 《大江大河》电视剧(原著作者阿耐)——刻画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命运流转与个体奋斗

  4. 《硅谷钢铁侠》——艾什莉·万斯,埃隆·马斯克传记,感受从零到一的冒险与狂热

  5. 《重新定义公司》——埃里克·施密特,谷歌如何用文化与系统构建高效组织,对未来商业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