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对我一生最有用的8个道理
2025-08-08
人这一生,总是在问:什么才是真智慧?什么才是真幸福?查理·芒格用他近百年的人生,缓缓写下了答案。他不喧哗,不张扬,不炫技,活得通透而厚重。看似在讲投资,其实句句在讲修行。他不急于告诉你怎么赚大钱,而是提醒你先学会别自欺,不嫉妒,不盲动。他的教导,不是投机之术,而是持久之道,是抵御诱惑的力量,是在复杂世界中,保持头脑清明和行为稳健的内功。
芒格说得最多的,就是“常识”。可常识二字,看似最浅,实则最难。他说,“大家以为常识很简单,其实很多人并没有”。他用投资圈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让高学历分析师各自推荐一只股票组成组合,却结果糟糕——来点破:不是所有看似聪明的事,都是对的。真正的智慧,不是会算,而是能分辨,什么是看起来聪明、实则愚蠢的炼金术。而我们活在一个特别热衷“聪明主义”的时代——高频交易、追热点、抢风口,每个人都忙着比谁更快一步,但少有人问一句:我是不是在错的方向上用力?
芒格则一再提醒我们,少即是多。投资里不是比谁做得多,而是谁做得对。他一生追求的从不是“知道得多”,而是“知道哪些自己知道,哪些自己不知道”。他讲能力圈,也讲机会之少。他相信,一个人这一生,真正重要的机会不多,但只要抓住一两次,就能带来质变。不是你要做多少事,而是要有耐心等待对的那一件,然后狠狠出手。这种对节奏、对自我的掌控,是他一生坚持的修行。
他讲“钓鱼”,讲要在有鱼的地方钓鱼。可现实中,太多人明明知道眼前这滩水没鱼,却还执意不停抛竿。为什么?因为焦虑,因为跟风,因为怕落后。而芒格用极简的比喻告诉我们:选择环境比努力更重要。你在一个烂行业里天天拼死拼活,不如换个池塘。而这背后的道,其实是对现实规律的谦卑,是承认自己并不是万能的,是少和世界对抗,多和世界对话。
他对年轻人的劝诫尤为动人。他说:要找比自己更优秀的伴侣,要有克制的消费观,要有自我认知的清醒。这些听起来老派、保守、甚至无趣,但它们却是他一生不断验证的生活准则。他告诉你,嫉妒、抱怨、挥霍,是人性里最毒的三样毒药。如果你能避免这三样,即使没有特别聪明,也能过得幸福。幸福,从来不依赖于过度复杂的能力,而更依赖于踏实可行的修养。
当被问及为什么他年纪这么大还这么快乐时,他没有讲什么神秘哲学,只是淡淡地说,“我们这个董事会一生都在做有意思的事,我们享受这个过程。”芒格不认为人生是比输赢的赛道,他在意的是:你是否活得像自己。他对“赢”的定义,不是成为最富有的人,而是成为最清醒的人。正如他曾说的那句话:“我们能成功,不是因为善于解决难题,而是因为善于避开难题。”
这就是芒格式智慧:不追求全知,而追求认清;不急于制胜,而愿意等待;不迷信天赋,而坚定积累。他一再提醒我们:简单的道理,真正做到的人极少,但一旦做到,足以受用终生。这些道理,看似朴素,却深藏修为。他没有花言巧语,也不玩策略花样,他只是不断地让人“想清楚”,不断地劝人“保持理性”,不断地重复那些被现代社会嫌弃为“太简单”的朴素真理。
如果说芒格留给这个时代一盏心灯,那就是这句:“我年轻时知道一生只会有几个大机会,所以我一直在准备,等它来的时候,我不会错过。”每个人的机会终会到来,只要你愿意修炼心性、积累认知、保持清明、减少欲望。最终你会发现,人生就像投资,不靠频繁操作,而靠耐心与定力,靠判断与克制。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单与音视频: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彼得·考夫曼编著,记录了芒格的核心演讲与智慧结晶,是认知升级、处世哲学的经典之作。
芒格2023年Daily Journal年会演讲(可在YouTube、Bilibili上搜索“Charlie Munger 2023 Daily Journal Meeting”)完整视频,原汁原味感受芒格智慧。
《原则》——瑞·达利欧,与芒格一样,是理性主义与系统思考者的实用手册,适合进阶阅读。
《反常识》播客——第58期《查理·芒格:每一个聪明人,都该理解的8个核心认知》(国内平台可搜),适合音频通勤时聆听。
推荐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HBO出品,芒格在片中多次出现,能更全面了解两人理念差异与默契关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