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查理芒格去世,享年 99 岁!查理·芒格哈佛经典演讲:痛苦人生的四味药
2025-08-08

世事浮沉,潮起潮落。有人一生高调,有人一生寂寂。查理·芒格似乎属于后者,他不喧哗、不张扬,却如一块深埋土壤的顽石,以冷静、理性、幽默、坚毅,为这个世界留下了罕有的智慧与温度。如今,他离开了人世,留给我们的,不是几句空洞的箴言,而是一整套关于“如何活得明白”的方法。

芒格最令人敬佩的地方,不在于他和巴菲特一起缔造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神话,而在于他不急于告诉你“如何获得幸福”,他反其道而行之,告诉你“如何确保痛苦”。这种逆向思维,或许正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心法。

他讲过卡森那三味药:妒忌、怨恨、滥用化学物质。每一味,都是贴着人性痛点的“反方向使用说明书”。你越执着这些情绪,人生越沉沦。他说妒忌是人类最没用的情绪,因为总有人比你更聪明、更有钱、更幸运。怨恨更是饮鸩止渴,让自己日夜苦毒,却无济于事。至于化学麻痹,它能掩盖一时的痛,但终究会带来更长久的暗夜。

在这些情绪与欲望的对立面,是芒格推崇的理性、节制、自省。他清楚:人的大脑容易被情绪操控,所以,他宁愿选择那条少有人走的路——冷静、慢思、常识。他用一生验证了一件事:理性,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可以被训练的态度。

再来看他自己的四味药,更是具有“禅者”的洞察力。第一味,他说:想过得痛苦,就请反复无常。做事不持续、不专注、不可靠,一切便难有结果。他像是在提醒我们,凡事有始有终,才会有果报。那位阅读障碍的朋友因为持续可靠,而拥有了幸福生活,这不是奇迹,而是因果。

第二味,他说:请只相信自己的经验。千万不要学习他人的成功和失败,千万别读历史,别听老人的话。只要这样顽固地走自己的弯路,迟早会撞得头破血流。他用牛顿的例子告诉我们:伟大的成就,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结果。如果你愿意学习别人的智慧,便可以节省大量试错的时间。而拒绝学习,就是主动选择平庸。

第三味:失败就彻底放弃。这种“摔一跤就不走路”的态度,才是最大的愚蠢。芒格并不讳言人生的坎坷,他亲历过人生的低谷,也看见过身边人沉沦其中。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一沉就浮不起来。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长跑,那真正的输家,是那些在半程就放弃的人。

第四味药,最富哲理。他引用那个乡下人的话:“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那里。”世人笑这话愚笨,但芒格却看见其中的深意。这正是逆向思维的智慧——不是一味追求哪里是对的,而是反思哪里是错的,从而避之。这是“避祸”的大智慧,比“追福”更为可靠。

查理·芒格真正要我们学的,不是死记教条,而是修炼一种思维方式:永远问自己,“我是不是在犯错误?”他不怕犯错,但他怕不改错。他不像那些年少成名后就拒绝更新认知的人,他一生都在打破自己曾经相信的东西。他说,达尔文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他努力去证伪自己已经认定的理论。这种“持续打脸自己”的能力,是极少数人具备的自省之力。

也因此,芒格常常强调“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很多时候,正向的推理会让人掉进自己编织的逻辑陷阱,而逆向,才可能带来清醒。他说得很清楚:不是追求幸福,而是避免痛苦;不是追求正确,而是警惕错误;不是盲目追随,而是不断质疑。

他还提醒我们,客观性是世间最稀缺的品质。它不仅对科学家重要,对每个普通人都重要。一个水管工人,如果能用客观态度审视自己,也会比别人更容易进步。而一个年轻人,如果一开始就将自己的观念当作信仰,那他将注定陷入愚昧的循环。

芒格这一生,不是用来教别人怎么赚钱,而是教我们如何活得清醒。他从不鼓吹梦想,却鼓励你脚踏实地。他从不许诺捷径,却告诉你如何避免陷阱。他不像那些浮夸导师高谈阔论成功学,而是静静地用逆向逻辑拆解人生的荒唐。他的智慧,就像佛陀在菩提树下的那句沉默,重得你无法忽视,轻得你无法抓住。

如今他离去了,但他留下的,不是财富,不是名号,而是方法。一套可供平凡人践行的、清晰的、朴素的生活方法。正如他在演讲结尾所说:“愿你们在漫长的人生中,日日以失败为目标而成长。”看似戏谑,实则深意——唯有理解失败、敬畏错误,人生才可能通往真正的清明。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单:《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著
关联音频:得到 App · 查理·芒格《哈佛演讲:如何过一个痛苦人生》节选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