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其实西方走的其小无内的路子探索本源,东方则是其大无外的路子

要看清生活,就学会里外一起看,门自然开。我常在清晨的静处,听见世界的两种脚步声,一种往里走,一种往外走。往里走的脚步,细细密密,像用放大镜看尘埃,问粒子、问分子、问自我最细的一线念头,这路子专注、精致、讲究把大的事情拆成小的事情,追问本源里还藏着什么;往外走的脚步,阔阔朗朗,像站在高地看河流,观天地、观众生、观一切关系的回环,这路子开阔、周全、讲究把小的事情...

西方为何走向自上而下的思维之路,而东方却正好相反?

同求真理,西方先定规则,东方先看水势。我常在日常里观察人心与万物的走向。早晨泡一杯茶,水开不过沸,茶叶舒展自有秩序;夜里临窗而坐,看楼下车流,红绿灯像节拍器一样管束着速度。这两种画面像两条道路,一条自上而下,先立法度再行事,一条自下而上,先观形势再顺应。你问西方为何多走自上而下的思维路,而东方却恰好相反?我想说,这不是谁聪明、谁迟钝的问题,而是对秩序来源各自...

任何的宗教都是指月之指,而非月亮本身

别把手指当月亮看,心到哪儿月就在哪儿。世间的教法多如夜空繁星,名字各异,仪轨各异,说法各异,却都在做同一件温柔而坚定的事——抬起一根指头,叫我们看向黑暗里的一轮月。指头是必要的,因为幼童看月,须得有人指;指头也易误,因为心一急,便把指头当成月亮,握得紧紧,咬得死死。你说“任何的宗教都是指月之指,而非月亮本身”,我深觉这一句话,正点在人心的要害。它回答的不是谁...

基督文化、伊斯兰文化、中华文化之优劣

生命的意义,常常藏在不同文化里说的那几句话。当我们去看基督天主文化、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时,会发现三者虽生长在不同土地,却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而活,人怎样才能活得安稳、活得有光。基督天主文化的精华是“爱”,爱上帝,也爱众人,用爱来化解仇恨与隔阂;伊斯兰文化的核心是“顺”,顺服真主的安排,在信仰的指引下自律、自持、守戒,从而找到灵魂的宁静;而中华文化的...

兑: 上六:引兑;强迫的快乐只能适得其反

兑: 上六:引兑。象传: 上六引兑,未光也。太想要的快乐若用力去拉,反而变得暗淡无光。起。《兑》卦上六爻辞言:“引兑。”《象传》释曰:“上六引兑,未光也。”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刻意去拉拽、去追逐喜悦,结果反而失去了喜悦的光泽。兑,本是喜悦,象征畅快、和乐,可到上六这个位置,却走向过度,成了“引兑”。“引”字点明了用力、不自然,是外加的,不是顺势的。于是喜悦不再...

兑: 九五:孚于剥,有厉;危难中守住真诚,你将赢得大喜之局面

兑: 九五:孚于剥,有厉。象传: 孚于剥,位正当也。真正的真心,有时会带来危险,但正因如此才显得珍贵。起。《兑》卦九五爻辞说:“孚于剥,有厉。”《象传》解曰:“孚于剥,位正当也。”意思是说,在万物剥落、局势艰险的时候,若仍能坚守真诚,虽然会有危险,但因为所处的位置正当,所以最终能安然度过。这一爻深刻地提醒我们:真诚不是在风平浪静时才显得重要,而是在险境、在衰...

兑: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喜悦要有深度,快乐要有分寸

兑: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象传: 九四之喜,有庆也。忍得住心里的不安,才能迎来真正的喜悦。起。《兑》卦九四爻辞说:“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象传》又解:“九四之喜,有庆也。”这一爻辞的意思是,人在喜悦中若生疑虑,心里难以安宁,好似身上带着病症,心口不舒畅;可若能持守正道,谨慎自持,最终还是会有喜庆降临。喜悦本是人生所需,可若未加节制、未有警觉,就会...

兑: 六三:来兑,凶;喜悦要适度适时

兑: 六三:来兑,凶。象传: 来兑之凶,位不当也。笑得太快不一定是真欢喜,错位的快乐往往会带来伤害。起。《兑》卦六三爻辞说:“来兑,凶。”《象传》进一步解释:“来兑之凶,位不当也。”兑,本是喜悦,代表和畅;可到了六三这一爻,却转成凶兆。为什么?因为喜悦若来得不当,不合时宜,不合身份,不合分寸,就会失去本意,反而带来祸患。古人写下这句爻辞,不是要我们害怕喜悦,...

兑: 九二:孚兑,吉,悔亡;最大的阳谋:真诚

兑: 九二:孚兑,吉,悔亡。象传: 孚兑之吉,信志也。真心里的欢喜才最稳妥,也最不容易失去。起。《兑》卦九二爻辞说:“孚兑,吉,悔亡。”《象传》又释:“孚兑之吉,信志也。”这一爻特别强调“孚”,即真诚、信实。兑本身是喜悦,若这份喜悦只是表面的,靠虚情假意维持,就像纸糊的灯笼,一点火便燃尽;可若喜悦来自内心的真诚,就会坚固长久,终得吉祥,没有悔恨。古人将这一道...

兑: 初九:和兑,吉;和乃生财、和乃生幸福

兑: 初九:和兑,吉。象传: 和兑之吉,行未疑也。心里能和和气气,就是最大的福气。起。《兑》卦初九爻辞说:“和兑,吉。”《象传》又解:“和兑之吉,行未疑也。”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极深的生活智慧。兑卦讲喜悦,讲心中的畅快,初九这一爻特别强调“和”。所谓“和”,并不是表面上人人都点头称是,而是内心真正能够调和,能把不同的声音、不一样的心情安顿下来。喜悦若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