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离开了,但故事会留在心里。我第一次看《老友记》,是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周末。那时的我,工作刚满一年,孤身在外,住在一间不大的出租屋里。外面世界很喧闹,屋里却静得能听见心跳。屏幕上那六个人,在纽约的一间紫色公寓里说笑、争吵、闹别扭、和好,他们似乎没有惊天动地的冒险,却过着彼此参与的每一天。那时我觉得,这不就是理想的生活吗?有朋友在身边,有爱人可依,有一张能容...
有些钱,留给别人,比留给子女更值。在人心常规的逻辑里,一个人辛苦一辈子,攒下百亿身家,最后大多是为了让子女过得轻松一些。这几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律。但张洪瑞的选择,恰恰背向了这条规律——他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分钱,反而把企业股份分给了员工,把机会交给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人。这样的人生安排,像是一盆冷水泼在世俗观念上,却又有一种温热的力量,能渗进人的骨血,让人去思...
有时候,一句“对不起”比攀高山还难。在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犯错,哪怕你平日里谨小慎微,也难免有言语失当、判断失误、行事欠妥的时候。可奇妙的是,承认错和改正错的难度完全不一样。改正错,往往是动手做事;承认错,却是动心服输。人心里那道关口,一旦竖起来,比城墙还高。很多人明明知道道歉有好处,却宁可绕远路,宁可用沉默、解释、转移话题去代替真诚的认错。这就像走夜路,看...
真正的自由,是不为别人的目光设限。有些人活得很累,不是因为事情太多,而是因为时时刻刻都在为别人的眼睛演一场无休止的戏。他们走路时想着姿势是否优雅,说话前琢磨别人会不会觉得自己愚笨,犯了错就想方设法掩盖,生怕一旦露出真实的自己,便会被世人耻笑。于是,生活不再是生活,而是舞台;呼吸不是呼吸,而是演出。这样的日子,不管外表看起来多么得体,心里早已千疮百孔。其实,世...
有时候,舍下的是身外物,换来的却是安顿心的所在。九年北漂,从地下室到合租,从逼仄的两室到所谓的“豪宅”,一路走来,房子在变化,生活在变化,心里的渴望也在变化。刚到北京时,住在十平米的地下室,墙皮泛着潮湿的气味,空气里混着煤气味与洗澡水味。那时的愿望很简单——只要能留下来,就算弯着腰钻进地下室,也算是安身了。但爱人从千里之外坐硬座来,北京的冬天透着寒意,地下室...
世人多将名利看作双刃之剑,一面闪耀,一面藏锋。有人得了它,便一时风光,然而手中之剑若握不稳,锋芒转瞬便会反噬自己。江湖上的故事无非如此:得势之时,观者拥簇如潮;失势之日,转身便是冷风寒雨。于世间奔走的人,若不能洞察这其中的因缘,不免在荣耀与指责之间被推搡得东倒西歪。世人爱钱,几如爱命,这是本能,无可羞耻。贫乏之境中,人心自然向暖,而温暖常需衣食,衣食需钱。只...
有人问,什么才是踏实的生活?有人说,是房子车子票子俱全;有人说,是朝九晚五不惊不扰。可有的人,用另一种方式给了答案。朱芊佩的故事,像一杯没有糖的茶,入口并不甜,却有回味。从十九岁起,她就扛起了搬运工的活儿,十多年过去,风吹日晒,肩上压过货物的重量,手上长满厚茧,脚步却依旧稳而直。她可以靠脸走进娱乐圈,可以凭一时的流量赚快钱,却偏偏选择了日复一日的搬运与送货。...
世间多半的人,渴望的是稳定与可控的日子,如同小舟泊在静水,不起波澜,也无惊喜。而总有那么极少数的人,他们不肯在港湾停留,哪怕风急浪高,也要驶向远方的深海。马斯克便是其中的一个。他的生命状态,不是被外界推着走,而是一次次推着世界前行。这样的生命,看似疯狂,其实是一种极致的清醒。修行者看人,不只看他的言语与愿景,而是看他的“动”。世间许多道理,人皆可言,唯行动是...
人们在心里生出怨言时,往往以为自己是在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其实更深处,是有个愿望没有被看见,没有被满足。怨言,不过是那愿望在找出口。就像一株渴水的花,叶子会发蔫,蔫的不是叶,而是根里缺了水。怨言只是叶子的状态,真正的问题在于根的渴。看清这一层,怨言就不再是单纯的抱怨,而是一个信号,一个提醒,告诉我们——内心深处,有什么渴望正等待回应。许多人在遇到不如意时,先是...
人这一生,总会走到一些岔路口,有的路通向安稳平凡,有的路通向崎岖高远,而有的路,是走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张桂梅的人生,便是这第三种路。她没有向命运挑选荣耀之门,也没有刻意去扮演一个时代楷模,而是一步步走着,在常人躲避的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了一条通往群山深处的天光之路。她最初不是为了拯救众生才走进大山,而是想逃离哀伤。丈夫病逝,情感的根被连根拔起,她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