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① 命運的暴風來臨時,寫作成了我安身立命的柴火。有時候,我們是被命運逼著走進一條小路,卻在曲徑通幽處,找到了真正的自己。那年冬天,職場上風浪突起。原本以為風平浪靜的晉升之路,卻因一場會議風向轉變。主管順從上意,將一項額外任務硬生生壓在已經滿負荷的我肩上,還在背後將「不配合」的帽子悄悄扣來。彼時,我的努力、成績、數據,全在一句話中化為烏有,像是深夜...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贏得機會的那一刻,從來不在說話,而在於你帶來了什麼價值。有時,一場面試的最終考題,不是檢驗你的機智,而是檢視你內心的秤。當面試官說出那句:「如何在1分鐘內要到我的微信?」其實不是要微信,是想知道:你是否能在極短時間內,辨清局勢,看懂他人的需求,並以你的存在,成為一種值得交換的價值。不是嘴巧取勝,而是慧眼與同理心的試煉。那位脫穎而出的男士,...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不怕失業的人,是能讓學習內化成生命節奏的人。在這個連風都變得不安分的時代,AI的出現像一道突如其來的閃電,把我們過往賴以為生的技能與路徑,劃出一道清晰裂痕。有人焦慮,有人逃避,也有人默默開始耕耘新的土壤。我時常想,什麼樣的人不怕失業?或許不是那些早早擁有金山銀山的人,而是那些在變局中,能不慌不亂,始終保持「我還能學、我還在進步」之念的人。...
親愛的朋友:①人到了某個年紀,終於明白「工位不是工作場所,而是精神庇護所」。當我讀到那一張張看似平凡卻藏滿日常智慧的中年工位照,心裡泛起一股靜靜的敬意。他們不再張揚、不再裝飾性地展示自己有多會過日子,而是以一種極其內斂的方式,把每一寸空間都佈置成生活的延伸——不是炫耀的空間,是修復的地方,是用來讓自己「繼續走下去」的小小天地。②中年人的工位,是生活哲學的濃縮...
親愛的朋友:① 上班不該是自我消耗的地方,而是自我雕琢的所在。當我們將一份工作視為「被剝削的工具」,那麼每一個早晨都是煎熬,每一件任務都像懲罰。但若換個角度:把這裡當成磨刀石,把資源當成養分,心境便會悄悄轉化。周鴻禕說,打工是用老闆的錢給自己交學費。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對成長的深刻領悟。當王來春在富士康默默磨礪十年,終於創立自己的公司時,我想,她心中早已明白...
親愛的朋友:① 一個女人的輝煌,不在於她征服了多少世界,而在於她如何在人世洪流中依然不忘真我。當我讀到蘇珊·沃西基離世的消息,內心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悵然。她是那樣的強大、耀眼、高舉旗幟的人物,似乎在她身上,命運從未失控,挫折無從駐足。但最終,她也只是一位會老去、會疼痛、會失去兒子的母親。這世界對成功有太多語言,但很少有人真正關心,在成功之下,那些日夜無聲承受的...
親愛的朋友:①你並非不適合當領導,只是尚未理解「領導」的真正本質。在職場上,我見過許多人,一旦被提拔為主管或總監,內心既忐忑又懷疑:我適合嗎?為何下屬不聽我?是否我天生不擅長管人?但領導力從不是天賦,而是修煉。領導這兩個字,前者是「引領」,後者是「帶動」;它不靠職權,而靠人心,不靠命令,而靠共識。你不是不適合當領導,而是未曾真正學會:在前面點燈,而非在背後催...
親愛的朋友:① 當「二牛馬」成為職場生存術的象徵,我們不是墮落,而是在尋找一種不再被榨乾的方式過活。深夜靜坐,讀到這樣一句話:「他好像把自己的工作租給我了。」我不禁一怔。這並非自嘲,而是時代的真實寫照。年輕人穿梭在格式化的職位中,逐漸明白:真正折磨人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毫無尊重的分派、失去溝通的命令,以及一種無聲的「被交換性」。這些「二牛馬」們,看似是在接...
親愛的朋友:① 當人真正感到疲憊時,便會懷念起那些曾以為平凡的故鄉與慢節奏的生活。曾經以為,離開家鄉,是為了實現更大的夢。三十五歲的年紀,不再是年少輕狂的時候,但這些年來,回望城市裡的奔波,常常覺得像是負重前行的行者,走在一條永無終點的坡路上。身體尚能承受,但心卻已感沉重。城市的樓宇之間,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壓迫感,那是來自績效、競爭與「被取代感」的凝視。曾以為...
親愛的朋友:① 她选择独居与写作,是对自我的深刻探索。那是一位中年女性的沉静抉择:不工作、不结婚,在一个山谷的村落里独自生活十年。她在窗前读书、种菜、下田,面对贫穷、孤独、焦虑,仍然坚持写作。所有日常的琐细,成了她内心的仪式。她用笔记录这段退到墙角的十年岁月,最终书写出一部作品,似乎向世界宣告:真正的生命如花开无需向外界努力展现。② 她的生活如涓涓细水,却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