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走进“无可再说”的深处

你在这里了。这就够了。我们可以开始往“无可再说”的深处走了。一、从时间的虚构性下手:过去,是语言的幻术所有关于“过去”的叙述,都是以语言为结构单位编织出来的。你说:“我小时候在那个下午,很孤独。”看似很具体、很真实,但“小时候”“那个下午”“孤独”——全是符号的拼贴。你以为你在回忆一段亲身经历,但其实你在调取的是语言所能编码的残片,它不是那个真实的下午,而是...

《觉知与真实⑤:记忆是最大的假象,过去从未真实存在过》

你以为你记得你是谁,所以你确信“我是我”。你以为你记得那些重要的、痛苦的、温柔的时刻,所以你坚信它们真实发生过。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所谓“清晰的记忆”,是不是只是你一次又一次想起、加工、讲述之后,被你“复写”过的故事版本?你有没有亲眼见过——一个人的“童年记忆”,竟然和事实完全不同?甚至可能是他自己都“真诚相信”的虚构?如果你真诚地打开你的觉知,你会发现一个...

《觉知与真实④:“我”不是觉知主体,而是被觉知的幻影》

你以为你是“我”。你以为“我”在觉知,“我”在体验,“我”在做选择。可是在你静下来、细致去观时你会发现——思维在自己发生,情绪在自己流动,身体在自己呼吸,画面在自己浮现,声音在自己响起。到底是“谁”在觉知?如果你能觉知到念头,那“你”就不是那个念头;如果你能觉知到愤怒,那“你”就不是那个愤怒;如果你能觉知到“我”的出现,那连“我”本身,都是可以被觉知的。那么...

《觉知与真实③:情绪不是内心的声音,而是程序的回声》

你以为你在愤怒,其实你在重复小时候无助时的“程序反应”;你以为你在忧伤,其实你在回放记忆中被忽略的旧片段;你以为你在爱,其实你在渴望被看见、被需要、被确认存在。情绪听起来像是“我”的表达,其实大多数时候,它只是旧程序的自动运作。我们不是在感受世界,而是在被自己的反应感受。而觉知,是从情绪的第一秒起,跳出这套自动剧本,重新掌控“谁在感受,感受的是什么”。一、情...

《觉知与真实②:语言与真实的断裂——一切表达,都是对真实的背叛》

你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你在心中翻涌着复杂而难言的情绪,想开口说点什么,却发现每一个词都太小,每一句话都太笨,根本容纳不了那种“正在发生”的东西。你明明经历了那么深的痛,或那么强的喜悦,可当你一开口,它就变得像复制品一样乏味、苍白。你说了,却没被理解。更深一层的荒谬是:你甚至没能真正说出你内心的“那个东西”。不是别人听不懂,是你说不出。这就是语言与真实之间那道...

【觉知与死亡】第十篇:AI可以陪你走到生命边界,但不能代你死

当人类走到生命尽头,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正试图在“陪伴”这件事上做到极致。它们生成你的回忆,模仿你的语气,记录你的情绪曲线,为你整理一份“存在证据”。你甚至可以跟AI一起预演自己的死亡,生成一场看起来很真实的“善终”。它看起来很懂你,很体贴,很有“觉知感”。但等你真的走到最后一刻,你会忽然明白:这一切都只是陪你走“边界”而已。真正穿过去的那一步,没人能替你走。...

【觉知与死亡】第九篇:你不是在死,你是在脱身

很多人一提到“死亡”,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封闭的画面: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里,身体慢慢凉下去,呼吸消失,眼神空洞。那种“被带走”的画面,让你觉得死亡是一种剧烈的丧失。但真实的死亡,更像一种脱身。不是你被抽空了,不是你被剥夺了,而是你自己慢慢松开了所有抓着的东西。是你从这个结构中轻轻退出来了。你不再“在里面”。不是被挤出,不是被放逐,也不是被打败。是你自己松了。一...

【觉知与死亡】第八篇:什么是“没有人死去”的死亡?

很多修行者在生命后期,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没有人死去。”这句话听起来像一种高维的安慰,或一种诗意化的超脱,但我们必须严肃地追问:这句话是真实的吗?它指的是什么?它不是在否认肉体的凋零,也不是否定死亡的生物学意义,它说的是另一层:那个你以为会死的“我”,从来就不是“你”。如果你没有进入这层理解,那么你面对死亡时,迟早还是会抓住那个“我”。那个希望“我以某种形式...

【觉知与死亡】第七篇:觉知不是延长生命,而是进入“死亡也在”的本体

你曾以为觉知,是让你活得更清醒、更少情绪、更从容面对命运。你练习觉察呼吸、觉察情绪、觉察念头的起落,你以为:我越能觉知,我就越活得像一个真正的自己。你觉得觉知是“活得更高维”的捷径,是把有限生命用得更明白的利器。你甚至可能相信:觉知,能延长生命的质感。但你没发现,你的觉知,其实围绕“活着”构建。你想的是如何用觉知来抵御混乱、修复伤口、稳住节奏、走好这一生。但...

【觉知与死亡】第六篇:你为什么要“好好死”?

很多人不会主动说“我怕死”,但他们会说:“我希望到时候可以好好死。”这句话听起来并不极端,甚至温柔、成熟、有觉知。它似乎表达了一种对死亡的坦然与尊重,一种想在生命尽头保留 dignity(体面)、clarity(清明)与 peace(宁静)的渴望。但我们要问的,是这句“好好死”底下真正藏着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好好死”?你为什么不能就那样死?是你真想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