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生命之答,不在别处,而在当下。“活着这张考卷,我该如何答题呢?”这一问,看似轻浅,实则直指人心深处的根本困惑。不是问外界如何命题,而是问自己如何回应。是朝着人生交出的那一纸答卷提问:怎样才不落空,不虚行,不愧于来?我的回答,亦是内心自然涌现的觉知:就是在生命的每一刻、每一个当下,用纯然的在当下去回答。没有预设,没有逃避,也没有延迟。每一呼吸,每一次注视...
心经的咒心同体大慈,无缘大悲。道家:天人合一。证到那个境界,自然升起:同体大慈,无缘大悲。也就是道德经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不仁之心体。这几张书籍的截图,的确源于这个心体,承载有这个慈心和悲心。无缘大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一种归根的觉知感觉归家,回到母体,被无尽接纳、允许和爱,无限安全。之情感。悲从心来的时候,会泪如雨下,刚刚在路...
在六字大明咒的回响中,突然涌起的悲意,不是悲伤,而是一种归根的觉知。那一刻,悲从心来,不是因为苦难,而是因为一种内在柔软被触动了。它不是人的情绪波动,而是灵魂轻轻地叹息。像清晨露水滑落叶尖,是自然的回应,是心识触及了更深层的宁静。我们以为“悲”是脆弱,其实,那是心在松开,是伪装正在褪去,是识神回到了本体的边缘,微光初现。这种悲意,是久别重逢的触动,是当你在重...
真正的成功,是全然成为自己。人生不是奔赴某个遥远彼岸的航程,而是一场持续内照的过程。当我们回头望向一路走来的脚印,会发现所谓的“目标”,终究不过是一次次自我认知的更新,一回回内心认同的叠加,直到有一刻,我们停下脚步,静静地对自己说:我,就是我。自我认可是通向安定的入口。很多人误以为成功是外界的肯定,是获得某种角色、地位、财富、掌声。但这些都是映在镜中的光影,...
真正的力量不来自言说,而是源于大地沉默的呼吸。晨间冥想时,我常常感到某种无声的召唤,从脚下升起,穿过身体,汇入天心。这种召唤,不属于语言、理论或教义的范畴,它不需要被“解释”,只需被“察觉”。当我静静坐着,让呼吸与土地合拍,一种穿透时间与意识形态的力量便缓缓显现,仿佛天地在体内开花。冥想不是逃离现实,而是重新扎根于真实。世人多以为冥想是一种避世的姿态,实则正...
修行最快的方式是随时随地摄心。走在街道上,坐在车里,排队时,独处时,吃饭时,都可以让心轻轻收摄回来,像水落入水中,不惊扰也不急着求结果。修行不是找一个特殊的地方才开始,也不是等到有空、有时间、有“好状态”才开始,而是当下的每一刻都可以开始。修行最快的方式是随时随地凝神。凝神不是绷紧神经,而是让心保持觉醒,让注意力回到此刻,无论是手指触碰的温度,呼吸的微动,还...
人类真正的优势,是能够在思想中生出觉察与清明。走在人群中,常常能感受到一种浮躁的能量,许多人被日常的琐碎追赶着,眼神里有急切,也有疲惫。然而,当内心放慢下来时会发现,作为人类,有一个极大的福报,就是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在呼吸之间保持一份观察的清醒。这份观察不需要刻意为之,它就像微风拂过湖面,轻轻荡开水中的涟漪,让人看见内心真实的起伏。还有人类还有一个好处...
佛性从未增减,从未离开,也从未破碎。生命的每一刻都在流动,有时平静,有时波动,但无论此刻是安稳还是混乱,这份佛性都不曾增多,也不曾减少。它不在远方,也不在未来,它一直在呼吸之间,在每一次抬头望向天空的瞬间,在每一次疲惫中依旧温柔对待自己的时候,轻轻地、静静地存在着。“每时每刻要记着这些”,是提醒自己在当下保持清醒与温柔。当内心被恐惧和焦躁拉扯时,当情绪在胸口...
真正的关系从感恩开始,而非从衡量得失开始。当别人对我好的时候,先心生感恩,无论那份好里是否夹杂了期待或欲望,无论是否符合我当下的需要,我都能先看见对方在那一刻的付出与善意。这样的感恩不是矫情地报以笑容,也不是立即回报对方,而是在心里承认,这个世界上从没有人理所当然该对我好,即使是一句安慰、一杯热水、一句理解的话,都是对方花了力气与心意给予的。感恩让人从被动的...
真正的爱是一种内在的温暖,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曾熄灭的灯火。在许多时候,我们会误以为爱是一种激情,是对某个人、某件事瞬间升起的炽热渴望,而当这种渴望被新的对象所吸引,就以为自己重新获得了爱。其实这并不是爱,而是欲望在不同投射中的变幻。当一个人轻易将情感投向不同的人,内心并未真正被爱点燃,而是依赖他人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洞。当他没有学会真正的宽容、惭愧与感恩,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