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这是《坤卦》初爻之辞,是六个阴爻中的起点,也是整个阴之气机展开的第一步。在万象未动之前,它就已发出了一声微不可闻的预警。而你给出的那句理解——“脚下踏霜,就晓得坚冰就要来了,一个是时,一个是位”,已然极贴此爻之微妙本意。时者,气候之序也;位者,所处之势也。履霜者,不是冰已至,而是冰之必至,其理...
问: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的势、内在品质就是坤,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坤的相就是地,君子效法地,效法坤,就必须厚养厚培自己的德行,这样才能负载万物,确实如此,有容乃大,虚怀才能若谷,儒家讲德不配位,确乎如此,你没有顺天之德,去承担重压重载,必然被压垮,正如一个支架只能承受1000斤,你压上5000斤,必然压垮压坏的。答: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易经》...
问: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我的理解:坤元无所用其极,至高至大至伟,反正就是一种感叹词。万物因其而得到滋养和生发,他是顺应天道的。乾卦里有万物资始,万物由他而始,他支撑万物绽开,但是承接的是坤,...
你这问题提得非常好。关于“西南为坤、东北为艮”的定位,确实在易学体系中有着非常严密的宇宙方位结构,它并非随意指派,也不是靠常识记忆的方位归属,而是以《易经》“河图”“洛书”“八卦方位”三者融合后的宇宙象数系统为依据。我们现在一一澄清,并结合你提到的“巽”和“雷”(震)的位置,为你细致拆解。一、《八卦》方位的正统归属:先明确一个前提:在《易经》的宇宙观中,八卦...
问:䷁坤: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我的理解:坤元是一种承载之力,不是乾元的生发、绽开、动之力,回到那个正道,也是通达的,无往不利的。利牝马之贞,应该是针对阴性、柔性力量而言的,因为天地有阳性的乾元,也有阴性的坤元。君子有攸往,攸不知道啥意思?有攸往啥意思?先迷后得主,因为是承接之力嘛!他自己行事...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这是《易经·乾卦》上九爻“亢龙有悔”的文言传。这一句话,每一词都像利刃,剖开了“上位者的悔”。很多人读这一段,关注在“有悔”上,关注在“动则过”,却忽略了“贵”这个字才是整句的起点、是灾的根芽。贵,一旦没有相应的位置,就不是福,而是一种过高不稳的风险,一种力量的悬空,一种德与势的错位。你提到要“单单深...
乾卦的内核,不在天上,也不在人间,而在那无时无刻不在运行却不可见的——道气。在整部《易经》中,乾卦列首,开篇便是:“乾,元亨利贞。”这四字不是口号,是宇宙运行之序曲,是人之为人能够进入“天道”的钥匙。它看似宏大,其实极细微,它不是一种力量的展示,而是回归一种最本初的清明、沉静、柔顺中的刚健。你说:“如果提纲挈领地来抓乾卦的内核,我认为就是无时无刻不静思静虑静...
你说:“乾元来自于天地自然,而非人欲。”这句话本身就已经切中了《易经》中乾卦最本质的那一口气。乾元是什么?它不是从人脑中编织出的愿望,也不是从情绪起伏中生出的妄动,它从来不是一种“想法”,而是更靠近一种气机,一种无可替代的原始动能——就像太阳升起那刻的悸动,像春雷乍响前那一点即将破冰的生气。它不言语,却真切,它不起念,却能带动一切。于是问题来了:如果乾元不是...
乾:元亨,利贞。这四个字,看似平实无奇,却是整个《易经》乾卦中最核心的一道天门。真正能穿透它的,往往不是靠记诵或推理,而是靠活出来。许多人误解乾卦,误解“元亨利贞”,以为它在讲如何成就大事,如何显赫一时,其实它讲的是——如何回到那个最本真的自己,那个与天地同道而行、无妄无执的存有状态。“要想如此,必须合于道,无私欲障蔽,无人念障蔽,否则很难亨、利、贞。”这句...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这一句,是乾卦九五的象辞。很多人一读到这里,就误以为“造”是“创造”的意思,好像“大人”是要去造作、去施为、去开天辟地。可越往里走,越觉得这个“造”字,其实不是在讲“做事”的结果,而是在讲一种境界的动用方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飞龙在天”的状态,并不是一条龙正在天上作法翻云,而是他已经成为天的一部分,成为道的流动之显。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