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毛姆

人心里能同时盛着光明与黑暗,而且它们从不相互驱逐。有些时候,人说出一句恶毒的话,转身却又为一只流浪猫蹲下身子,这并不矛盾。他可能刚刚在电话里诅咒了谁,却在便利店排队时默默给前面那个忘带零钱的女孩买了单。不是因为他分裂,不是因为他虚伪,而是因为人本就复杂。心里的光和暗并不会互相撕扯,而是并肩坐着,看着同一幅风景。小时候读课文,总以为伟大的人就没有阴影,总觉得善...

人生一共不到3万天,每天都应该按自己的想法活着,并活出自己的价值。只有3万块你会怎么用,这3万天就怎么用。

人生只能花掉三万天,怎么活就是怎么用掉这三万块钱。其实大多数人都不是故意浪费时间的,只是一天一天地过下去,就不知不觉花掉了好几千块,等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账面上已经不多了。说是“人生三万天”,但没有人真的觉得它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更像一个模糊的背景噪音,偶尔响一下,然后很快又被别的琐事盖过去。没人会因为只剩两万天而焦虑——但会因为银行卡少了两千块而彻夜难眠...

写作:你需要的不是学会写作,而是学会生活。

你真正缺的,从来不是写作技巧,而是一种活下去的方式。写不出东西的时候,其实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整个人已经被生活压得没有空间去想了。写作不过是一面镜子,它反射出的,不是技巧,不是文风,而是你当下的状态。你过得不明不白,写出来的东西就注定虚浮无根。你一整天在为了没意义的琐事奔忙,夜里坐下来,才发现脑子像被抽空了一样,连自己是谁都模糊,更别说写出点什么有重量的句子了...

南怀瑾做人《六字诀》

真正强大的人,从不张扬锋芒,而是悄悄守住六个字的底气。其实有时候,话多了,不只是累,也容易乱。坐着不动,不说话,不是懒,而是一种节制。尤其是在周围声音太多的时候,越是想清楚一点,就越需要让自己安静一点。那种什么都不说的状态,看起来像是发呆,但其实是让心重新安顿下来。打坐也好,闭眼也好,只要能让思绪慢慢收回来,哪怕只是十分钟,整个人就会像被重新装满。静,不是退...

问方法的,都是假把式,纸老虎

问方法的,都是假把式,纸老虎。总是问改变方法的人,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想改变。一方面是,如果他自己真的很想改变,早就找到了方法,去实践,去努力,改变大概率已经开始发生了。另一方面是,如果改变意愿强烈,可能自己就已经不管所谓正确的方法到底是什么,就已经先行动起来了,甚至这个人通过行动,能发展出一套自己的改变方法。还有一个方面是,如果你...

放过自己的唯一方式,只有以下九个字:该吃吃,该睡睡,爱谁谁。

真正能陪你走完全程的,其实只有你自己。所以,还是得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哪怕这听起来有点抽象。有时候也不清楚“喜欢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但至少能辨认出那些不想再成为的样子,比如在意别人的眼光到神经质的地步,比如为了配合别人委屈自己,比如明明很累还装作能扛的样子。那些,都不是喜欢的自己,只是被外界改写太多的版本。慢慢地,就开始觉得“活着”变成了一场演出。沉浸式做...

人这辈子,有时候你没做成的事,其实是老天在保护你。你没有达成的目标,都是老天给你的真正目标,助一臂之力。

没有发生的事,其实也是在成全你。有时候人很难接受一件事没能如愿。明明那么想、那么努力,甚至好像只差最后一步了,结果还是没成。那个瞬间是疼的,像被谁从背后突然按住了肩膀,猛地一沉。可回头看,真的有很多事,是幸好没发生。你当时以为那是遗憾,后来才发现那是救赎,是天意安排你绕过一场你根本承受不起的灾。很多人讲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真正体会这个意思,往往得靠时间...

如何识别欲望:总是以冲动开始,以厌倦收场。‍

欲望的特征,就是它总是从一种控制不住的冲动开始,最后却落入彻底的厌倦里。那种感觉其实很熟悉。像是夜里突然很想吃甜食,于是打开外卖,看着琳琅满目的菜单,嘴巴已经提前感受到了糖的粘腻和快感,点下去的那一刻还带着点雀跃。但吃到一半,肚子开始发胀,喉咙有点堵,心里冒出一点点烦躁,又像是在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没忍住,可嘴上又舍不得停。最后空盒子扔进垃圾桶时,连那点甜味也...

如果一件事既让你害怕又让你兴奋,也许你应该去做这件事

兴奋和害怕同时出现的事情,往往正是成长的入口。人对真正重要的机会,总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不是因为不想变好,而是身体和意识都太熟悉现在的节奏了,一旦要打破旧有的生活轨道,就会启动一种防御机制,让你怀疑、让你退缩、让你找借口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可一旦仔细去看,这些所谓的“现在不合适”,其实都是因为那一步太关键、太真实、太有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了,所以你下意识地...

别忘了,自己也可以主动出击,努力争取,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不主动争取,就只能困在别人为你写好的剧本里反复演。太多人一睁开眼,就已经被安排好了一切。读书、工作、买房、成家,再到老去。每一步都像按着时间表在走,只是这张时间表不是自己写的,是父母期待、社会规训、群体共识共同绘制出来的蓝图。乍一看有序、稳妥,走进去才发现每一步都夹杂着“不太确定自己到底愿不愿意”。每天在通勤路上看着人潮,有时候真的会觉得城市像一台开足马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