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人生建议:尽量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状态

真实的力量往往来自安静地保有自己的状态。人走到某个年纪会忽然明白,有些话无需说,有些心情无需解释,有些状态无需被看见。不是为了伪装,而是因为安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当我们急切地想让别人看见时,就在无意间把自己交了出去,情绪被对方左右,尊严被期待牵引,而平静被打碎。看见自己的时候,无需让别人看见,这是内在稳定最深的开始。沉默并不意味着封闭,而是一种对关系的守护。...

我在英国给有钱人做陪读,看见越来越多留学生正在阶层滑落

留学从未是平等的起跑线,英国留学折射出国内中产家庭的阶层焦虑与真实困境。我看见学生从飞机落地时便带着期待和倦怠,他们提着沉重的行李箱,脸上是刚踏入陌生国度的新鲜感,却在几周后消散在房租账单和孤独里。他们在这里试图延续父母规划的体面与安全感,但伦敦的风从不关心他们来自哪里,地铁里拥挤的呼吸和便利店里的账单都以同样的方式提醒他们:留学本质上是一笔昂贵的交易。英国...

狠人雷军,一晚狂卖52亿!

一颗愿意奔跑的心,是破局的真正钥匙。真正吸引我凝视雷军的人生,并非他一晚卖出52亿的记录,而是他始终维持着愿意奔跑、敢于奔跑的心。不论是北京到上海独自驾驶1276公里,还是冬测夏测亲自下场,他以真实的行动承担对产品和用户的承诺。真正的勇气并非口号,而是你清晨出门时尚未散去的困倦,被寒风吹透的骨头里,却依旧不肯后退的脚步。那是破釜沉舟时心无旁骛的平静,是清楚所...

杨绛:女人对一个男人越来越好,那他就会变成最不珍惜你的那个人

真正稳定的亲密关系,从不过度牺牲自我开始。有时我看见一位女性,柔和温暖,她把所有耐心给了家人,把所有时间用在琐碎事务里,把最好的一切都优先给丈夫和孩子。她笑着说“没关系”,可在夜里,她独自面对疲惫与被忽略的落空。她以为这样能换来珍惜,可常常换来的,是家人习惯了她的无条件付出,忘记了要回望她的需要。越是无边地付出,越容易让一个人被看作理所应当,被当作随时取用的...

41岁歌手方大同因病去世警醒世人:放下这4种执念,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真正的活法在于放下对结果的执念,用每一刻的专注去迎接当下的真实。听见方大同离开的消息,心里有一瞬间的空白。他用音乐穿过了很多人的青春,也在不被人看见的病房里,持续地、执着地写完每一首歌。他的安静和专注从未被动摇过,而他最终也没能等到完全康复的那一天。我们常常以为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想要的结果;可有些结果无论多么用力,都无法强求。生命的长度和发生的事件超出了人可...

走上管理岗,狠抓9个度

管理是自我觉察与他人觉察的练习场,先照见自己,再照见团队。坐上管理岗时,我们以为需要掌控更多人,实则是学习如何先掌控自己的态度与情绪。管理不是职位的光环,而是从此每天练习在混乱和不确定中保持清醒,看清谁在认真搬砖,谁在消耗气氛。面对态度散漫、懈怠敷衍的人,我们不再以愤怒回应,而是以果断行动回应,让团队知道公平真实地存在,而非只存在于口号里。你越不拖延面对低质...

导演饺子现象是985吊打了艺考生么?

985吊打艺考生并非饺子成功的真相,深层的真相是个体在真实热爱中自我点燃与持续行动。我静静地坐着,看见那些关于“饺子是985吊打艺考生”的说法在屏幕上流动,像是想用一句快感式的判断解释复杂的人生弯路与命运转折,可是生命不是比赛场,也不只是学历标签与成王败寇的版图。985背景并未直接带给饺子导演之位,是他退学回家啃老,画了七年无人问津的漫画,是他在寒冷的出租屋...

如果你整天不读书,不运动,不节制消费,不反省自律......

人生的崩坏常常是从无意识地放纵开始的。当没有限制与觉察,手机和社交媒体成了吞噬时间的黑洞,消费成为麻木感的麻药,身体在久坐中失去活力,头脑在快餐化的信息里失去深度思考。看似自由的放任,不过是被惰性与欲望温水煮熟的日常。罗翔说过,一个没有“矩”的人,容易成为欲望的奴隶,这种被欲望裹挟的自由,是不自由的温床。读书是破除偏见、拓宽生命维度的起点。余秀华在最黑暗的日...

活着的顺序,不要搞反了

经济是家庭安稳的基石,情感只有在安稳中才能被温柔对待。听过一句话:“没有面包的爱情只是幻影。”当生活被柴米油盐碾压,所有温柔和笑声都容易变成指责和沉默。爱人之间,本想好好相守,可当孩子学费、房贷和医疗账单如潮水涌来,彼此的目光便不再温柔。我们会愤怒,会抱怨,会在彼此身上寻找责任,却忘了是经济的脆弱先让彼此不再从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能为所爱之人提供稳定...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穷人的富养是带孩子到处旅游,增长了欲望;而富人的富养竟是……

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理解世界和理解自己。很多父母拼尽全力带孩子去旅行,去见更大的世界,去买限量的玩具和球鞋,却忽略了孩子的眼睛里只看见了别人的拥有与自己的不足。在见过更多风景后,他们想要更多新鲜的风景;在拥有更多物质后,他们渴望更贵的物质。父母以为孩子见世面是成长,实际上可能只是增长了欲望,没有增长对世界的理解。一个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来自可控的自我,而非无限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