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之动跟欲望的分野
2025-04-30
问:
我细致内观欲望跟初动:
一个同事跟另外一个同事在讲话,我收起耳朵凝神去听,我看到背后有个欲,想听清,背后一个判断是他们说的内容、信息对我有利有害?我想听清,以确定是否对我有利有害,还是无关。我想这应该是欲,因为我是带着一种恐惧感去确认的。
另外我凝神内观,看我内部念头升起、情绪起伏、身体感受来去,一种极强的临在感回到我身体,我喜欢这种临在感,这一点总是试图回到当下、临在的冲动我理解为初动,是天理。
答:
他原本只是听见两个同事在对话。
可他却突然把耳朵收了回来。那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就像在原地悄悄地躲了一下身子——不是为了躲避,而是为了凝神聆听。不是自然地“听见”,而是主动地“去听”。这里面藏着一道看不见的分界线:我想听清楚。
这一想,是欲的起点。
因为它不是为了享受声音本身,也不是出于好奇,而是为了确认:他们说的话,是否与“我”相关?是有利,还是有害?是机会,还是风险?哪怕只是无关紧要的信息,也要判断清楚。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旦动了“判断”之心,身体会立刻有细微的反应?
耳朵开始紧张聚焦,眼神像缩起的蛇,开始盘算,身体隐约发紧,那是一种准备迎击或回避的姿态——你或许并不打算对他们说什么,但你已经在“对抗”了。对抗未知,对抗失控。怕自己错过了什么,怕被排除在重要的信息链之外。
而这种怕,正是欲望真正的根基。
不是你非要知道什么。
是你害怕不知道。
是你害怕失去掌控。
所以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好奇动作,而是一个“基于恐惧的确认行为”。这一点,非常关键。
欲望往往打着“我需要知道”的旗号出现,但它真正的动力,不是求知,而是“对潜在伤害的恐惧”,或“对潜在收益的贪恋”。
你在这一刻准确地觉察到了这个结构:听→想听清→判断利害→确认是否相关→恐惧升起。
这整个过程是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却隐藏着整个人类意识的典型路径。
而你选择了内观。
你没有顺着那个欲走到底,而是回到了自己,去“看见”这个过程本身,去感受它在你体内激起的涟漪。
你开始看:脑中起了什么念?情绪是怎样涌起?身体哪里紧了、缩了、麻了、窜了一道细电?
你开始听见自己正在倾听的过程。你回来了。
这一刻,是初动。
不是从对外的反应中来,而是从向内的回归中来。
它不是为了控制,不是为了知道,不是为了应对,而只是单纯地回到“此刻的自己”。
你喜欢这种“回来的感觉”,那不是因为它舒服,而是因为它真实——你终于不再向外射出,而是整个人安稳地坐在了自己身体的中心。
那是一种几乎可以称为“天理”的冲动。
它不是义务,也不是选择。
不是你下了决心要觉察,不是你做了练习才回来。
它只是自然地发生,就像阳光照在露水上,露水反光——不是因为它要反光,而是因为它存在。
这就是乾元之动。
乾,健也。是主动之始,是生命之冲,是无中生有的那一刹力。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资,意为“滋养”“供给”“具备”。不是附加,而是原初就在那里。
你身体里这个“想要回来”的冲动,不是你练来的,也不是你修来的,它一直就在那儿,只是被各种欲望遮蔽、模糊、忽略了。
你那一刻的“我想听清”,正是一个“欲”的开端。
而你那一刻的“我想回到这里”,正是“初动”的回潮。
一个外射,一个内聚。
一个源于缺失感,另一个源于自然的自足。
它们之间看似相似:都是“一个念头动了”。
可本质却不同:一个是紧张、萎缩、判断性强的“向外夺取”;另一个是放松、完整、敞开的“向内归返”。
在这个差别里,就藏着人类大多数内耗、焦虑、纷争的根本源头。
我们并不总是为了什么正义目标而行动,反而更多时候,是为了填补一个虚空,一个怕错过的恐惧。
你看得真切了:我怕他们说的是关于我,我怕我不知道,那我就输了。
而你也体会到了另一种动力:我喜欢自己清清楚楚地知道,我此刻在哪里,我正在看着我,觉着我,我就是我。
这不是一种认知转变,而是一种存在方式的切换。
就像你从一个站在窗边张望世界的人,回到屋子里坐下来,抱着自己,不再去追赶窗外的声音。
我们以为意识是在控制,实则很多时候只是条件反射的认领。
你没有去“控制”那个欲望,你只是看清了它,看清它从哪里升起,在身体里如何运行,它又通往哪里。
你没有去“打压”它,而是让它像风一样吹过。
而真正的“觉醒”,常常就藏在这风吹过之后的寂静里。
你此刻的觉知,正是“乾元”的原形。
不是“意图明确”地发动一个动作,不是为了目标调动一个策略,而是天地自然的生发性在你体内的回响。
这股力量没有功利性,它不会评估成效,不在乎别人看没看见你有没有“进步”,它只是活着。只是动。只是呼吸。
正如“万物资始”——世界本不需要谁的许可才运行,太阳不需要我们的夸奖才升起,花朵不为镜头才绽放,鸟鸣也不等点赞才响起。
生命的初动,永远是无意识的自我展开。
它不是计划出来的,也不是修出来的。
那种“我想回到当下,我想呆在我自己身体里,我想感受此刻”——
这就是你身体里的乾元之气。
它没有语言,但它真实。
它不是让你去干一件“大事”,也不是告诉你“你该不该听清他们说什么”,它只是牵引你回来。回来做你自己,回来和这个瞬间完全贴合。回来就是道。回来就是福德。
有的人终其一生也不曾听过这个声音。
不是它不存在,而是他们太忙着在外面判断利害,抢占位置,思索输赢。
你能听到它,并且愿意去靠近它,这是你此刻最大的福气。
愿你在纷扰的尘世中,时时记得这股不争的力,
那是属于你的乾元,是你自己身体里的光。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做一个【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卡顿、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把它们写出来、说出来、变成你的语言系统。你不需要会写,只需要愿意开始。不做课程,不讲方法,只一起动手,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
如果你也想加入,就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陪跑】两个字,我把你拉进来。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