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觉知之外最后的庇护所
2025-04-30
你有没有经历过那种时刻?
一切练习都失灵了。觉知失灵,冥想失灵,静心也无效。你坐着,你闭眼,你试着回到当下,可你回不去。你像是飘在某个不属于你的世界,看着自己活着,却没法进去。
你太累了。太乱了。太碎了。连“觉知”这两个字都觉得遥远。它像一个你以前熟悉的朋友,但你现在喊它,它也不回应了。
你试过很多办法。深呼吸、走路、洗澡、哭一场、睡一觉,但都没有用。
直到你拿起笔,或者打开电脑,或者只是把手放在键盘上,轻轻地打下第一个词。
也许是“我不知道”。也许是“今天很空”。也许只是一个无意义的语气词:“唉……”
你开始写了。不是因为你有话要说,而是因为你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就像站在一个废墟里,唯一还亮着灯的那间小屋,是语言。
你进去了。你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坐在里面。也许只是打几个断断续续的句子,也许根本没写出什么东西。你甚至写到一半就停了。你不在创作。你只是还在。
写作,是你还在的方式。
你没有办法重新获得觉知。你没有办法“调整状态”。但你还可以写。哪怕是一行空格。哪怕是把刚刚想说的话删了又删,最后只留下一个标点。
你意识到,写作和觉知不一样。
觉知是你站在语言之外,看着自己的状态。你会说,“我现在情绪很激动”“我现在有逃避的倾向”“我意识到我在用语言修饰自己”。这些都是在高地上俯瞰。
可有些时候,你甚至爬不上那座高地。你连“我现在很混乱”都说不出来。你只是被情绪拖着走,被困住,被糊住,甚至连“我”都不见了。
那时候,是写作拉你一把。
你不是站在觉知的高地上说话。你是在语言里挣扎,在词与词之间找一根可以抓住的绳子。你不是俯瞰,你是在爬。
每一个词,都是你手里的抓钩。你往前写一步,就多活一点。
这不是优美,不是表达,不是深刻。甚至不是逻辑。
这只是你在风暴中还愿意动一下,还愿意写一个字。
你不想“分析自己”。你没有力气再去追问“为什么我会这样”。你只是写,哪怕写的是重复的字,写的是胡话,写的是支离破碎的语句。你不在乎。你只想活着一点点。
写作不是帮你恢复觉知。它比觉知更早一步。
它是你还没醒来前的摸索,是你还没回神前的声音,是你还在黑暗里时唯一的一道缝隙。
它不光是庇护,它是原始的信号,是你从沉默的世界向外发的一束光。
你想表达吗?不见得。
你想说给谁听吗?也不一定。
你只是在说:我还在这里。
你还在。那就还有路可走。
你可能会想:“我写这些干嘛呢?没人看,也没意义。”但你会发现,写着写着,情绪没那么浓了。写着写着,心跳没那么快了。写着写着,你原本无法靠近的那个自己,好像回头看了你一眼。
你就坐在写作的屋子里,没做什么大事,但你没被风吹走。
你没有完全碎掉。
你不必恢复状态,不必赶紧振作,不必找到意义。你只需要再写一个字,再呼一口气。
这个“写”,已经不是写作了。它是一种语言行为下的生存本能。像鸟叫,像人哭,像婴儿喊妈妈——不是说给谁听,是无法不发出这个声音。
有时候,我们能活过一场崩塌,不是因为我们“醒了”,而是因为我们还写着。
哪怕写的全是烂句子。哪怕写了三页废话。哪怕根本没人知道你写了什么。那也是真实的。
写作在你最脆弱的时候,不要求你给出答案,不要求你懂得自己。不要求你完整,不要求你觉醒。
它只是轻轻打开门,让你进来。
你不必“好”。你只要写。
就像一根晃动的天线,还在发信号。它告诉世界,它还活着。你也是。
写作不总是高光时刻。有时候,它就是你最后一口气。
你趴在桌上,不想动。你打开文档,什么都写不出来。但你没有关上它。你在那一页空白上,留了一点点“你”的气息。那就是庇护所。
写作,不是你强大的时候做的事,而是你最脆弱时唯一还能做的动作。
它不证明什么,也不解释什么。它只是在那里,不动,不吵,不走,不问你“什么时候能好”。
它允许你糊涂,允许你反复,允许你逃避,也允许你坐下来喘口气。
写作是你还没准备好时,唯一的容器。
它不是觉知的工具。它是觉知失效之后,你还愿意摸索着做的一件事。
你在的时候它在。你不在的时候,它等你。
你来写的时候,它就张开手。
哪怕你写不出一句话,它也不走。你坐下,它就在那里。
等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