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我不是那个起念头的人,那谁在起念?
2025-04-21

我并不是那个起念的人。

你也不是。

很多时候,我们活在一个错觉里。我们以为某个念头是“我想出来的”,以为内心突然闪过的那个声音,就是“我在想”。但你只要停下来,看它是怎么来的,就会发现它根本不是你召唤出来的。你甚至连“它什么时候来的”都不知道。

就像地上冒出的水泡,咕一声升起,它已经在那了,你才看到。

不是你决定现在想这个,而是它自己蹦出来,然后你才开始反应。然后你才开始认领——哦,这个念头,是我的。

比如我写文章的时候,有时候脑子里突然就响起一句“这段写得不够好”。它来得又快又碎,也许下一秒我就删掉那段文字。但真要问:“是谁想出的这个‘不够好’的判断?”我说不出来。它不像是我主动下的命令,更像是某个自动的脚本突然运行了一下。

于是我开始怀疑,所谓“我在想”,是不是只是我在给这个已经存在的声音找一个合理的名字?“我”只是它的转述人,而不是它的作者。

这事最开始让我警觉,是因为有次冥想时,我突然被一个念头绊住了。那个念头是:“你这样坐着,是不是浪费时间?”我当下就僵住了,像是被人泼了冷水。

它一出现,我整个人都想放弃。可我明明没在主动思考那件事啊。我就这么坐着,什么都没做,它自己来了。

然后我才慢慢看清楚:念头是自动的,就像打嗝,就像肠胃蠕动,就像窗外树叶被风吹动。它不是我决定的,只是刚好我“接收”到了。

更可怕的是,我们认领得太自然了。一个念头刚出现——“我是不是太差劲了?”——你就开始发愁,然后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好像它是真的、是你说的、是你必须负责的。你没有问一句:这个声音是谁起的?你只是听到了,然后把它当作自己的心声。

如果念头是你没有选择过的,那它真的“属于你”吗?

说个更常见的。你刷手机,看到别人年入百万、环游世界,脑子里一跳:“我怎么混得这么差?”下一秒你心情低落了,开始否定人生,怀疑方向,怀疑天赋。

但我们换个方式问:这个念头,是你主动决定此刻启动的吗?你说:“我要开始怀疑自己了。”没有。它不是你计划的一部分。它是无声潜入的,是像病毒一样劫持你内在操作系统的东西。

意识是滞后的。不是你生出这个念头,而是你晚一步接收到它,然后替它找理由。你成了它的辩护人,成了它的执行器。

你甚至成了它的受害者。

意识的滞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太快地认同它。就像梦境中你梦到自己被人追杀,醒来时满头大汗,心跳如雷。但你明知道那只是梦,却还是有点难以完全平静下来。念头也是,它有时候比梦更假,但你却信得更深。

也不是说,我们什么都没得选了。

你当然不能阻止念头的出现,但你可以开始看见它不是你。就像公交车一辆辆路过站牌,你站在原地,看着它们驶来、驶去。你不一定要上每一辆。

我花了很久才接受这个事实:我的大脑有它的节奏,有它的脚本,有它成千上万次被输入、被训练、被吓过、被诱导的路径。这些路径,会在没有经过我允许的时候,启动出一连串声音和判断。但我不需要都认领它们。

就像那句“我太差劲了”,可能是十年前的一位老师一句话的残影,可能是小时候邻居小孩成绩比我好时的羞耻残留。它不是此时此地的你说的话,它只是一个旧东西的回声。

一旦你不再认领,你就自由了。

而“自由”这件事,从来不是做出更多选择,而是知道哪些选择不是真的。

我经常会在夜里胡思乱想。一堆念头在脑子里争吵,有说你干得还不够的,有说别人已经超过你的,也有说你根本搞错方向了的。以前我会追着它们跑,试图解决它们提出的每个问题。现在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坐着看它们闹,看它们冒头、盘旋、消散。

它们不是我。

我不是那个起念的人。

我只是看到了它们。我只是路过它们。我只是选择,在这一刻,不跟它们走。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做一个【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卡顿、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把它们写出来、说出来、变成你的语言系统。你不需要会写,只需要愿意开始。不做课程,不讲方法,只一起动手,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

如果你也想加入,就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陪跑】两个字,我把你拉进来。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