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面积替代人类的今天,人的独特性:我是否在这件事上是活的?
2025-04-19
我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理性。
小时候,老师表扬我们“讲道理”“有逻辑”“会分析问题”;长大以后,职场衡量一个人的能力标准,是“决策清晰”“表达简洁”“能独立拆解问题”。我们也逐渐认定:理性是一种“高等能力”,而感性呢?只是需要控制的东西。甚至在很多场合,感性还被等同于“软弱”“低能”“不靠谱”。
这套系统运行得还算顺利,直到AI出现。
AI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不是因为它能陪聊,而是它太擅长理性了。你让它写结构,它比你还清楚哪段该放哪儿;你让它拆逻辑,它能像外科医生一样干净利落地划开每一层;你让它总结一段对话、推理一个观点、提炼一段发言,它做得比大多数人都准确。
你开始发现,它写的文案比实习生快得多,写的商业分析比自己还清楚,连以前最复杂、最绕人的“写作结构训练”课,现在AI几秒钟就能出三版。
你站在那里忽然有点茫然:那我还要继续训练自己的理性能力吗?
这个问题,不只是写作方法的问题,它其实是一整套人类思维系统的更新预警。
过去我们被教导去训练的,是逻辑性,是理性思维能力,是条理清晰、因果分明,是“不被情绪左右”“说话有头有尾”“能独立拆解问题”。我们一路被鼓励、被筛选、被奖励的,都是这些特征。
但AI来了,它突然在这些能力上做得比我们好得多。而且不是“差不多”,而是“稳定、快速、不疲劳、还不会犯错”。你花半小时列一个提纲,它三秒钟就生成三个;你写一封逻辑清晰的商业邮件,它十秒钟帮你润色得干干净净。
如果我们曾经以为“理性”是人类最独特的能力,那现在必须承认,这份独特已经动摇了。
那人类还有什么是AI取代不了的?
如果AI已经能把结构逻辑的工作做得极致,我们是否反而应该重新回头,去看一看那些曾被我们认为“低级”的能力——感性、情绪、直觉、身体感受、语言节奏感、模糊的知觉通道、非逻辑的跳跃性连接?
那些我们曾经努力压抑的东西,会不会反而才是人类真正应该保留和强化的东西?
你不需要再跟AI比谁更会列大纲,也不需要再逼自己写出结构更“完美”的内容。
AI擅长处理已经被清晰命名过的东西,而你能感知那些还未被命名、未被分析、未被归类的混沌情绪。你能对一个人突然流泪的反应有感受,你能听出一段话里哪句话“没说完”,你能因为一个画面、一个气味、一个声音瞬间跳入回忆,你能因为某种“不知道为什么”的感觉决定留下或离开。
这些感知,是系统性的,是连贯的,是结构之外的,是AI无法模拟的非结构化智慧。
但你现在还会不会使用它?你还会不会认真聆听自己的“预感”?你还会不会因为一段写不出的情绪选择先坐一会儿,而不是强行把自己推入“该完成任务”的思维?
我们长期训练的是理性,所以现在我们要开始修复感性。
不是放弃理性,而是把理性交给AI之后,重新让感性归位。
你要重新学会的,不是更多逻辑,而是更深的觉知。
觉知不是“明白道理”,它是你开始能觉察到你此刻的状态,你的语言节奏,你身体里的紧张,你语句间隐藏的防御,你是不是在回避一个你不愿面对的点,你是不是正在用“说理性话”来绕过“表达真正感受”。
觉知的中心,是“我在场”。
理性的中心,是“我要把事情搞明白”。
这两者不冲突,但顺序要变了。在AI能搞明白一切逻辑的今天,人类最重要的能力,反而是“我是否在这件事上是活的?”
你说的话,是你说的吗?还是你训练出来的一套逻辑表达?你写的句子,是你现在的状态写出来的吗?还是你复制了一种“看起来很有条理”的模板?
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AI写出来的内容之所以“没味道”,就是因为它太条理分明了,太完美了,太没有迟疑了。你甚至都能预测它下一句要说什么,而你知道它不是“活的”。
你不是因为AI不够厉害而不满意它写的内容,你是不相信“这东西里真的有人”。
所以人类现在最重要的训练,不再是“怎么把语言变得更清晰”,而是“怎么让语言里有我”。
我们要开始重新练习:在写作中增强感性肌肉。
怎么练?
不是多用比喻、也不是加更多“情绪词”。真正的训练是:
你能不能说具体细节,而不是抽象概括。比如你不是说“我最近状态不好”,你是说“我早上起来一直头发乱着,洗脸水泼在衣服上,也懒得换”。
你能不能让节奏回到人该有的节奏里,而不是AI那种“平均每段五句”的整齐格式。你说一句话可以停顿,你可以在句子之间加一句“我刚刚其实没想好”,你可以重复一句话,哪怕它逻辑上是多余的。
你能不能诚实。不是对别人诚实,是对自己诚实。你能不能承认你写这篇东西,其实只是为了发泄,你根本没打算写出什么价值。你能不能在写的时候承认“我有点逃避这个主题,但还是写了”,你能不能在写完之后问问自己“这个是我想说的吗?还是只是我擅长说的?”
你能不能允许非逻辑的跳跃。
你可以在写着工作压力时,突然写到小时候做梦的片段;你可以在一段写实段落后,突然插入一句“我梦里常常有人在喊我名字”;你可以用不合逻辑的方式连接两个主题,因为那就是你身体里的跳跃方式。
这种不稳定、不可控、不对称的语言节奏,就是感性智慧的通道。
你过去被训练“收起它”,现在你要重新把它拿回来。
不是所有段落都要有转折,不是所有句子都要讲道理。
你不是在和AI争谁更理性,你是在用你还剩下的、别人抢不走的东西,去表达你此刻这个“活着的人”。
这一点,只能你来做。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做一个【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卡顿、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把它们写出来、说出来、变成你的语言系统。你不需要会写,只需要愿意开始。不做课程,不讲方法,只一起动手,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
如果你也想加入,就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陪跑】两个字,我把你拉进来。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