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写作这件事人不能被AI替代的部分在这里
2025-04-19

有些句子一读完,你会愣住。

它可能没用什么高级词汇,也没有什么复杂结构,甚至也不是在讲大道理。它就是轻轻地落在那里,你脑子里突然一阵刺痛,像被什么旧事轻轻拨了一下。你还没反应过来,眼眶就热了。

那种句子,AI写不出来。

不是因为它不会模拟情绪,不是因为它语言能力差,而是它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你随便问它任何一个问题,它都能回答,但你问它:“你为什么非说这句话不可?”它不会沉默,它会继续回答,但你会感到,它并不真的在场。

人类的写作,是从困惑里来的。

不是从任务、也不是从目的。是从某个不明所以的混乱开始的。你不是“想写”,你是“被什么东西困住了,不写就不舒服”。这种困,是一种召唤。不是理性做决定的过程,是一种非逻辑的拉力。

AI不懂“拉力”,它只处理输入。

你说“写一篇关于关系中的拉扯感的短文”,它能立刻给你一个三段结构、节奏平稳的内容。你说“表达一种被爱包围却仍然孤独的情绪”,它会去检索诗意表达的模板,然后生成一段段高度相似的句子。但那种句子像烟雾,像雾气里的一盏灯,亮是亮的,却没有热。

AI写作的起点,是请求。人类写作的起点,是扰动。

不是每一次扰动都能说得清楚。很多时候你写了上千字,都还在绕着那个说不清的核心打转。你没那么想“写完”,你只是想“靠近它一点”。你不是为了表达观点,你是为了抵达那个你还没能抵达的东西。你在用语言去摸一个尚未成形的方向。

这种状态,AI不会进入。它没有内在困惑,也没有时间性记忆。它从不沉思,它只等待输入。而你,会因为某个片段突然安静十分钟,会因为一行字卡在那里一整晚,会因为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想写什么而反复删改、否定、又试图重来。

你以为你在写文章,其实你在打捞自己。

真正有温度的语言,就是在这种打捞里一点点磨出来的。不是刻意加情绪词,不是刻意押比喻。它甚至可能没有太多形容词,却带着你能识别出来的颤动感。像人在深夜开灯,靠墙坐下,缓慢说出那句:“其实我不是很确定我还能撑多久。”

你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句你一看就停下来。但你知道:这是一个真实的人在说话。

这种“人味儿”,不是靠润色来的,不是靠技巧凑出来的,它来自几个东西:语调的波动,节奏的不均,情绪的压抑与释放,比喻结构的跳跃感,以及某些刻意留下的留白。

AI可以模仿这些形式,但模仿不来那种“不确定”。

它不会迟疑,不会隐忍,不会舍不得说出口。它也不会在一个句子后面停顿很久。你一问,它就一段段往下写。那种没有停顿、没有呼吸的语言,读起来是顺畅的,也是“平”的。

人类的语言有起伏,是因为情绪有起伏。你写的时候可能刚经历一段事,心里还有余波。你写下的句子会跟着你当下的状态改变语气。有时候你写着写着,发现节奏太快,你不满意,因为你知道“这不是你此刻的步伐”。

而AI没有步伐感,它只有模型预测。它的语感是一种最大概率的产物,而人的语感,是一种时间中流动出来的温度。

这就决定了:写作这件事里,感性要由人来把控,理性可以交给AI协助铺设

你写下那句话的动因,是你身体里那个隐约的信号。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但你听到了它,于是你提笔,想去回应它。这就是“魂”。它没成型,但它在那里。你负责的是把它写出来。

而你写出来之后的句子,可能跳跃、重复、节奏紊乱、结构混乱。这个时候,你不必硬撑自己去推理结构,而是可以交给AI,它来帮你归纳、重排、重构,把你的情绪逻辑转化为语言逻辑。

这就是“骨”。它是你的内容可以被别人看懂的那个骨架。你不需要牺牲你的混乱,但你需要一个结构来托住它。

写作这件事,不需要你“像机器一样清晰”。你也不需要一开始就结构严谨。你只需要把你“现在这一刻的东西”说出来。让它不藏着,不闪躲。

你可以先写:“我不太确定我要说的到底是什么。”你可以写:“我今天只是有点不舒服,想把这事写下来。”你可以写:“我刚刚梦见了小时候的一个场景,现在还没缓过来。”

这些句子AI写不出来。它不明白为什么人类要从不确定开始。它觉得每个写作任务都该是一个清晰的目标。而你不是“有目标才写”,你是“写了才知道在写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人写魂,AI写骨。

你得先说得出“你想说”,AI才有办法帮你把“怎么说”搞清楚。

你可以把AI想象成你的编辑,不是灵魂缔造者,而是语言整合者。你负责给它素材,给它方向,给它语气和节奏,它负责帮你落地,帮你架构,帮你理顺表达路径。

你不需要从“标题+大纲+逻辑层级”开始。你只需要从“你现在此刻想说什么”开始。

“先人后机”不是一个创作流程的技巧,而是一个思维系统的重构方式。它允许人类重新以“感知”为写作起点,而不是以“结构”为起点。它允许你在语言还没完全长出来之前,就能动手。而不是被“不会写大纲”这件事卡死。

你不需要理清楚再写,而是写着写着就理清了

AI不催你,但它可以托住你。它不是帮你想出一个想法,而是帮你把你已经感受到的那个模糊想法,慢慢拉长、展开、翻译成人类语言可以共享的形式。

它就是你那个在你说“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想说什么”时,还愿意听下去,并且一点点帮你说清楚的人。

这就够了。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做一个【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卡顿、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把它们写出来、说出来、变成你的语言系统。你不需要会写,只需要愿意开始。不做课程,不讲方法,只一起动手,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

如果你也想加入,就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陪跑】两个字,我把你拉进来。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