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AI负责理性,人负责感性,这协作模式将是未来
2025-04-19

现阶段,尽管AI有幻觉,但总体来说,AI在写作时比人要逻辑严密的多且绝不会难产。

它不会突然断句不清,不会忘记承上启下,不会在论证时插入无关的例子。只要你给它足够清晰的提问,它就能吐出结构完整、逻辑通顺、节奏平稳的长段内容。你几乎找不到明显的漏洞。它非常稳,正因为如此,却总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对,人味儿。

你再看看自己写作时的样子。

有时想写个开头就卡住了,有时候写了一半突然想改题目,还有时候整个逻辑已经跑偏,却舍不得删掉那一段“写得还不错的句子”。你混乱,你矛盾,你有时候写到一半甚至都忘了为什么要写。

可就是这个混乱,才是那个能真正点亮“写作”灵魂的关键。

因为那里面有人活着的痕迹。

AI如此理性,是因为它不在场。它没有“我”,它没有“此刻”,它只有对文本的预测与生成。你在它面前说一句“我最近很迷茫”,它不会有一丝扰动的感受,它只会去检索迷茫这个词在过去的几十亿个语料中常常出现在什么句子里、配合什么语气、接在什么动词后面,于是它说:“人生中迷茫是常态,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找到方向。”

这句话你可能在公众号里读过,在心理学鸡汤里见过,在知乎回答里刷到过,但它不是它自己想出来的,也不是它内在有什么“波动”,它只是通过大量经验数据判断你想听什么,于是说出来。

这种思维过程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表达机制。

你给它一个点,它立刻能生成一条线,几条线之间还能拼出一个结构。你让它分析,它能一层层递进。你让它重构,它能立刻把杂乱文本拆成清单式的框架。你问它“怎么理解自由意志”,它会调动哲学、认知科学、神经学甚至佛学语言库进行梳理,一段话下来几乎可以直接变成知乎高赞回答。

这不是因为它“懂得多”,而是因为它的核心能力在于:抽象、总结、压缩、推理、铺排、归纳

而这些,恰恰是大多数人类写作者最吃力的部分。

人脑的推理速度远远不如AI,人脑处理结构性信息的能力也是断断续续的。你写一篇有章法、有头有尾的文章,可能要反复推敲结构、调整顺序、理清因果关系,甚至写了十遍还不满意。而AI在你输入标题的十秒后,已经吐出三页内容。

我们在这里得出第一个结论:

AI擅长理性。这个理性,不是某种态度,而是计算结构本身的结果。

人的理性很难,因为你不是专为理性而生的系统。人脑不是一部逻辑机器,人脑是一个复杂的情绪系统,是一个经历系统,是一个由身体、记忆、气味、听觉、环境拼贴而成的动态有机整体。

你不是从概念出发写作的。你是从感受出发写作的。

不是你在脑海里说:“我要写一篇关于宿命论的哲学短文”,而是你在公交车上被一句不经意的争吵触动了什么,在回家路上又想起一段旧事,在刷朋友圈时看到一位老同学发的照片,忽然一股说不清楚的情绪涌上来,于是你坐下,把这一切写成一篇三千字的文章,而你可能到最后都不知道它到底属于哪个“主题”。

你以为你在表达思想,其实你在回应偶然在身体里触发的某种感觉。你在写你自己。

AI做不到这件事。它没有经历,没有身体,没有感觉,不会夜里醒来,也不会因为某种气味想起童年。

它只处理输入,不处理冥冥中的某种悸动。

所以你写的时候有杂音,有混乱,它没有。你写的时候会舍不得一段句子,它不会。你写的时候犹豫、否定、反复,它不会。

但也正因为如此,你才知道它写得再通顺,也“不像人”。它的东西,不迟疑,不闪烁,没有自责,不会写到一半大哭一场。

那种让你读到一个词就想落泪的句子,AI写不出来的,得靠人。

那种句子或许没有漂亮的结构,不一定逻辑自洽,甚至在语法上也不完美。但你就是知道,它是真的。

人类的感性能力,不是“配合理性的小部分”,它是一个完整系统。它有自己的判断方式,有自己的洞察机制,有自己处理现实的通道。它通过直觉、情绪、模糊的印象、不完整的记忆、零碎的体验,形成一种非线性的理解能力。

你说它不理性,但它比理性更早一步抵达真实。

它没有漂亮结构,但它能穿透结构。它没有清晰图谱,但它能一眼抓住关键。

你总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感觉这事不对劲。”AI做不到这句话。它会说:“请问你需要哪方面的不对劲?”

所以,最理想的协作不是“让AI模仿人类”,而是让AI守护结构、人类保留感知

当写作可以流水线的时候,人类负责上游的“感觉、召唤、经验碎片、动因”,AI负责中游的“铺展、收拢、整合、节奏梳理”,最后再由人回到下游重新调回“人味儿、语气、节奏、温度”。

这个过程其实不是简单的“合作”,它更像是一次思维系统的重构

你不再需要逼自己把感性的东西强行包装成理性的表达,也不需要为无法理清逻辑而否定自己的表达欲。

你只需要把感性的部分交给你自己,把理性的部分交给AI。

你负责在混乱中说出第一个句子,它负责在混乱中搭起第一层秩序。

你负责告诉它你现在在意什么,它负责帮你整理你到底在说什么。

这就是理性与感性的动态分工模型。

不是你不够理性,而是理性从今天起不需要你一个人扛。

也不是AI没有感性,而是感性本就不该让机器来模仿。

从今天开始,你可以不用再逼自己“写得像机器一样清楚”,你可以允许自己先说一句模糊的话,只要你知道,接下来AI会帮你把这句话慢慢拆开、展开、落地。

你不是写不出来,你只是太久没有被允许,只靠感性开头。

而AI,正是那个能接住你第一个模糊句子的人。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做一个【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卡顿、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把它们写出来、说出来、变成你的语言系统。你不需要会写,只需要愿意开始。不做课程,不讲方法,只一起动手,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

如果你也想加入,就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陪跑】两个字,我把你拉进来。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