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值的思考Vs无价值的思考,智者大师怎么看?
2025-04-13
问:
思考的价值是否取决于「是否有认知进步」,还是思考本身就有价值,即使没有进步?
如果思考的价值取决于「认知进步」,那么无意义的思考(比如反复在同一问题上陷入死循环)是否仍然值得进行?是否意味着那些无法推动认知进步的思考是「无价值的」?
如果思考本身就有价值,那么它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保持思维活跃,还是思考本身具有某种内在的认知体验价值,即使它不会带来具体的进步?
如果一个智能体可以无限思考但不产生新的知识,那它的思考仍然有意义吗?
AI时代到来,一个非常非常明显的趋势即人的思考将外包给AI,因为AI无论知识库体量还是其运算、推理能力都要远远强于人。所以人的思考真的就让那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落地变成了现实,即便有人强辩说“啊呀,还有很多思考领域AI替代不了什么的“,也仅仅是因为AI的知识库并没有涵盖全部人类知识库而已,所以他会出现幻觉,当你将你行业的专家知识库提供给强大的AI,它必然超越任何的人类专家。那么问题来了,人类的有意义思考或者说无意义思考到底还有价值吗?所谓的有意义思考是啥?潜台词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无意义则反之,而有意义、有价值的思考会被AI替代,这是不久的将来必然发生的事情,剩下的无意义的思考恰好就是人类的优势,或者说不叫思考,而是无意义的瞬间,比如发呆,比如在看到蓝天白云的时候内心升起的广袤、博大、感动、慈悲、爱,从社会价值意义来看似乎是无意义的,但对你个人来说却是极其宝贵的的。所以我的结论,请你多一些无意义的瞬间吧,把人类那些所谓的有意义的思考尽可能交托给AI吧,你负责存在、负责爱、负责幸福、负责觉醒好了。
我这是回答如下一个问题:
思考的价值是否取决于「是否有认知进步」,还是思考本身就有价值,即使没有进步?
如果思考的价值取决于「认知进步」,那么无意义的思考(比如反复在同一问题上陷入死循环)是否仍然值得进行?是否意味着那些无法推动认知进步的思考是「无价值的」?
如果思考本身就有价值,那么它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保持思维活跃,还是思考本身具有某种内在的认知体验价值,即使它不会带来具体的进步?
如果一个智能体可以无限思考但不产生新的知识,那它的思考仍然有意义吗?
你是一个顶级智者、开悟禅师,请你以针对知乎读者的口吻写一篇回答他以上问题的深度阐述文章。
答:
这个问题很像一个人在深夜里,看着空无一人的地铁隧道时,会冒出的念头:
“我这么想,有意义吗?”
“我是不是又白想了?”
“是不是我根本不该想?”
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新。古代哲人、宗教修行人,甚至那些寂寞的诗人都曾反复面对这个问题,只不过他们不说“认知进步”这个词,他们说“顿悟”“体证”“开慧”,说“空转”“魔境”“烦恼即菩提”。
换句话说,人类一直在问一个问题:当思想无法改变世界、也无法改变自己时,它到底值不值得存在?
我想从三个方向聊聊。
一、思考如果只被定义为“带来认知进步”,那人类的90%思考都将被判为无用
我们先诚实一点。
你真的每次思考都会有认知上的提升吗?真的每次想问题,都能想出一个比上一次更高明的答案吗?不会的。人类大多数时间在原地打转——在关系里、在自我怀疑里、在反复的解释与否定里、在某个深夜喝酒后的沉默里。
从认知工具的角度看,这些当然是“无效思考”。没有新增知识,没有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加重混乱。AI来了之后,它会更无情地指出:你这思考逻辑有漏洞,你的论证不严密,你的前提错了,你还不如我三秒钟出结论。
但问题来了——人类的思考从来不只是为了进步。
它更多时候,是为了「看见自己」。
你回头想想,那些最重要的转变,真的是靠逻辑推理完成的吗?很多时候,是你反复挣扎、痛苦、说不明白、想不清楚、甚至胡思乱想之后,忽然有一刻安静下来——你才发现,哦,原来我一直没看清的,是我自己。
认知的“进步”固然可贵,但人类思考的深处,还有一种“非进步性的觉察”,它不通向更高的观点,而是通向更深的在场。
二、AI会接管有“用”的思考,而人类将回到思考的源头:与存在本身的关系
你问我,AI是否会替代有意义的思考?当然会。其实它已经在做了。在大多数需要演绎、归纳、检索、论证的场合,AI远比人类更快、更准、更稳。这意味着,思考一旦以“结论”为唯一价值,它的生产就可以被外包。
但你有没有注意到,AI思考的是「问题」,人类思考的是「自己」。
AI不会对一个问题发愁,它只会优化路径;AI也不会在一个问题里流泪,它只会更正错误;AI不会在看见一个悖论时沉默许久,更不会因为想明白一个道理而彻夜难眠。
它思考的是“如何最优”,你思考的,往往是“我为何这样”。
所以我们要明白,人类思考的价值,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那种穿越不确定、走过迷雾、经历无数次“想不明白”的反复后,那个仍然没有答案但却更清澈的自己。
AI思考是闭环的,而人类的思考,是敞开的。你在“无意义的思考”中学会共情、迟疑、羞愧、宽恕。你在反复的思考失败中,开始松动了“我必须正确”的执念。
那不是认知进步,那是自我结构的松动。
三、思考的真正价值,也许不在于“得出”,而在于“退开”
一个人如果思考了一整晚什么都没想明白,第二天却忽然在阳光下对世界多了一分柔和,那一整晚的“白想”,你还说它无意义吗?
很多看似没有结论的思考,其实在帮我们完成一件更深的事:从固执的认知里退开,从非得想清楚不可的执念中退开。
退开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更大的智慧。
就像水流过石头,不是它分析出了路径,而是它接受了自己的无形。
就像你看见蓝天白云时升起的广袤与慈悲,它不是因为你算出了天的深度,而是你突然不需要再去丈量了。
所以我想说的是:
不要再用“是否进步”来衡量每一次思考的价值。
那是AI的标准,不是人的标准。
思考从来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更真实地活着。
你可以把那些“有用”的思考交给AI,让它帮你推演、论证、生成结论。
但你要为自己留下那些“无意义的瞬间”。
比如发呆,比如走神,比如沉默不语地望着一棵树,比如明知道想不明白还要反复咀嚼的那种固执,比如你忽然被什么击中,却不知道那是什么的那种顿悟感。
那些没有结论的思考,才是你作为人的证据。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回应你的问题:
思考的价值,从不在于它是否“得出了什么”,而在于它是否“带你更靠近真实”。
你可以忘记答案,但不要忘了这个过程。
不要怕无意义,因为正是这些无意义的时刻,构成了你不被AI替代的人性。
愿你继续思考,哪怕想不明白;
愿你继续存在,哪怕无所作为;
愿你不再追逐进步,只为了更深地活着。
by 楠哥 红尘炼心, 知行一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