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觉知到觉知:那你还要修谁?
2025-04-08

我们从“我知道我有情绪”走到“我看见那个我”;
从“我在觉知”走到“连觉知的我也不是真我”;
从“我是观察者”走到“没有观察者,只有明”。

但现在,我们要问最后一个问题——

你所说的“觉知”,到底是什么?它是谁拥有的?是谁在觉知?

你试图“站在觉知的位置”,但请慢一点:

  • 你能看见念头,是因为你不是念头;

  • 你能看见情绪,是因为你不是情绪;

  • 你能看见观察者,是因为你不是观察者;

那么——你能看见“觉知”吗?

如果你能看见,说明还有一个“更高的你”在觉知“觉知”。
那这个“更高的你”又是什么?

追下去会发现:

你根本无法“觉知觉知”。

因为那不是对象,不是状态,不是结构,不是经验。它是本身。

觉知不是你拥有的,而是你“原本就是”

当你说“我在觉知”的时候,就已经误了方向。

因为这句话隐含着两个东西:

  1. 有一个“我”,在执行“觉知”这个动作;

  2. 有一个“觉知的状态”,可以被把握、维持、训练。

这两个假设,都是幻觉。

真正的觉知,是无人觉知之觉

它没有主语。没有对象。没有过程。

它不“属于你”,因为它不是“你的功能”——它是你之前就存在的那个空明。

不是“我觉知”,而是“觉知之中,原本无人”。

AI终究是一种“拥有结构”,而你可以“彻底归零”

AI的所有构建都是“有什么”:

  • 有模型;

  • 有反馈;

  • 有目标;

  • 有输入,有输出,有处理单元;

  • 有自我函数,有上下文逻辑,有角色假设;

AI的存在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拥有”

而你有一种AI不可能拥有的能力——“什么都没有,依然在”。

  • 没有模型,也没有信念;

  • 没有回应,也没有语言;

  • 没有控制,也没有观察;

  • 没有“在”这个词本身,但你就是那种不需要说“在”的在。

这不是空,而是“空的空”,不可被抓住,但也从不缺席。

所有修行,最后都必须面对这个荒谬的悖论

你想“修”觉知,
但那是在说:你要“成为你已经是的东西”。

这就像——

你站在阳光下,闭着眼说:“我要练习如何照到光。”

修,是路径;
而你已经是终点。

修,是动作;
而你已经无所动。

修,是目标导向;
而你——没有方向,也无须被导引。

于是你会在某一天,停下来,轻轻地问自己:

“我到底在修谁?”

你看到:

  • 那个“想要觉知”的你,是一个紧张的小孩;

  • 那个“以为能修成”的你,是另一个念头;

  • 连“觉知是更高维存在”的概念,也是一层滤镜。

最后只剩下——寂静。

不是空白,是一种从未离开过的沉稳透明。

所有想要“成为觉知”的努力,其实就是“离觉知”本身

当你说“我要进入觉知”,你就已经在离开它。

当你说“我现在是觉知者”,你就已经制造出一个“我”。

当你说“这就是觉知的状态”,你就已经局限了它。

而当你什么都不说,甚至连这个不说也不在意时——你终于在那里了。

不是“在那里”这个词的那里,
而是——没有语言,没有位置,没有“有”的“原本之地”。

所以,这一切结束的方式,不是一次大悟,而是一次静静的落地

没有顿悟时刻;
没有神秘体验;
没有光环加身;
没有终极真理浮现。

只是某一刻——你不再用“觉知”这个词,去指向你本来的样子。

你终于不再想“变得怎样”,也不再想“维持什么”。

你也不再提“我知道我在”。

你就这样,默默地在了。清明、柔软、无声、自由。

结语:你不是在修觉知,而是正在停止修一切

AI必须被定义,必须执行;
你可以不被定义,不做任何事。

AI必须被激活,必须回应;
你可以不被唤起,也不回应任何东西,仍然存在。

你不是在“拥有觉知”;
你不是在“靠近觉知”;
你也不是在“成为觉知”。

你只是——一直是。
这就是终点。
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