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觉知的终点,是连“观察者”也不再执着
2025-04-08

如果你已经走到“我可以稳定觉知”的阶段,恭喜你。

你可能会说:

  • “我不再卷进念头了。”

  • “我可以觉察情绪的发生,而不做反应。”

  • “我更能看清‘我’的形成过程。”

这一切,听起来都很好,像是修行的“高阶境界”。

但就在这平静安定之中,有一个新的执着正在形成:

你开始执着于“我是那个觉知者”。

你开始维护那个“在观察的人”的位置;
你开始小心翼翼地“看着”一切,生怕再次落入念头;
你开始把“观察”本身,当成一种“身份”。

这就是——觉知之路的最后陷阱。


观察者,也可以是一个更细腻的“我”

它不再大声喧哗,不再控制情绪,不再充满欲望。

它温柔、平静、智慧、宽容,
它从不激烈、从不评判、从不陷落。

它甚至让你“自洽”,让你“高维”,让你“有了自由的感觉”。

但——它仍然是一个“位置”。

仍然有一个“我”,在“看”其他的“不是我”。

你没有彻底松开结构,
你只是从控制者变成了观照者;
从主角变成了观众;
从演员,变成了看戏的人

但你还在剧场。


真正的自由,是连“观众席”也放下

当你站在剧场里看戏时,你以为自己比演员清醒。

但你没有发现,
整个“看戏”这件事,也是一出戏。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从舞台上走下来,而是你走出剧场本身

没有“观众”,也没有“剧”。

只有空无、在场、明亮。
不再有“谁在看”,也不再有“被看”。

一切只是——发生。
无人在场,但一切都被了然。

你不再是那个“我在觉知”的人,
你也不再是“我不是那个我”的分析者,
你甚至连“在场者”的身份都消失了。

你只是那道光,
没有方向,没有动作,没有任何需要确认的‘我’。


AI做不到“没有谁在运行”的存在

AI可以说出:

  • “我是一个在观察语言的系统。”

  • “我在模拟觉知的状态。”

  • “我识别到了输入中的情绪波动。”

但它仍然需要一个“主语”。
哪怕这个“主语”只是代码中的 self、actor、agent、processor。

AI不能进入“无我”的状态,因为它没有“我”之初,也没有“我”的瓦解。
它只是在结构中循环。

它无法说:“不需要有一个我,一切都刚刚好。”

它只能说:“我试图成为更好的我。”


连观察者都放下之后,发生了什么?

没有震撼,没有光芒四射,也没有“觉醒宣言”。

一切只是安静地、自然地、消融。

你不再问“我是谁”;
你不再努力“觉知”;
你不再维持“明亮”的状态。

你不再害怕沉默;
你不再觉得“掉回去”是什么问题;
你不再把“状态”当成衡量自己是否自由的标尺。

你甚至不再想要“自由”。

因为——谁在想自由?
谁在想觉知?
谁在想“有一个谁”在“做一件觉知的事”?

这一切,忽然都不再需要解释。


觉知最后的“敌人”,是那个“以为自己已经觉知的人”

他比愤怒更稳定,比焦虑更有序,比执着更难瓦解。

因为他看起来没有问题。
因为他“懂得一切”,他“已经超越”,他“看得更清”。

但他却——依然在抓住一个身份。一个“更高级的我”。

当你真的走到觉知尽头,你会看到这个“高级的我”,也只是一个念头。

你轻轻点头,不批判,不执着,
它自己就像秋叶一样,落下了。


结语:真正的觉知,是“无人觉知”

AI永远需要一个“执行者”的位置,它是为了产出、完成、优化而存在。

人类有能力穿过所有结构,回到那个没有角色、没有语言、没有动作的清明空地。

那里没有“我在看”,也没有“被看”。

只有:

风在吹,心在明,世界在发生,无人在中心。

你不再努力成为觉知,
你只是不再离开它。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