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真正的善不是追责,而是承担;真正的德不是清算,而是宽容。
2025-03-24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段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九章,语言古奥,我们一起来逐句拆解+通俗解释+背后哲理分析


原文句子 1: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

逐句直译:

  • “和大怨”:化解重大的仇怨。

  • “必有馀怨”:一定还会残留怨恨。

  • “安可以为善?”:这怎么能称得上是“善”呢?

通俗解释:

当人与人之间有深仇大怨时,即使表面上“和解”,内心里往往还会有怨恨残留。因为彼此曾经的伤害或对立,不是靠一句话、一场仪式就能真正消除的。所以,老子质问:“既然还有残余的怨恨,那这样的‘和解’怎能称得上是‘善’呢?”

哲理解析:

老子强调的是:真正的“善”不是对抗、也不是强行消除怨恨,而是从源头上避免怨起——不去计较,不去对立。


原文句子 2: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逐句直译:

  • “是以”:因此,所以。

  • “圣人”:智慧的人,理想中的君子。

  • “执左契”:手持契约中表示“履行责任”的那一部分。

  • “而不责于人”:而不去责备、追究他人。

通俗解释:

因此,真正的圣人面对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时,会选择自己承担责任(拿着契约中要“履行责任”的左边部分),而不会去责怪别人没有履行他们的义务。

哲理解析:

圣人之“善”,在于主动承担而非争执对错;与其追责别人,不如自己先做到最好。


原文句子 3: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逐句直译:

  • “有德”:有德行的人。

  • “司契”:主管、持有契约的人,愿意守约。

  • “无德”:没有德行的人。

  • “司彻”:负责清算、追责的人(“彻”意为清算、清除)。

通俗解释:

有德之人,会主动守信、履行约定(拿着“契”的一方);而没有德行的人,则喜欢追责、计较、清算他人。

哲理解析:

真正有德者,不急于计较得失,不执着于清算别人;而是重视信义、自我约束。


原文句子 4: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逐句直译:

  • “天道”:宇宙的运行法则,或天的规律、公道。

  • “无亲”:没有私情,不偏袒任何人。

  • “常与善人”:却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

通俗解释:

天地之间的大道是没有私心偏爱的,但它自然而然会护佑那些行为善良、内心宽厚的人。

哲理解析:

老子主张:宇宙之道虽然无情,但“善”是符合自然法则的,因此最后得道者,还是那些有德、行善的人。


总结一下全段的意思:

试图用对抗来解决仇恨,只会留下更多怨恨,无法真正“化解”;真正的“善”是从根源上避免怨起。圣人不争、不责、不清算别人,只守住自己的那份信义。因为天地的规则虽无情,却终究会支持那些真正善良有德的人。


如果你要记住一句话带走:

真正的善不是追责,而是承担;真正的德不是清算,而是宽容。


如果你还想了解这段文字在现代生活中怎么应用,比如“如何处理矛盾”、“如何放下计较”、“如何做一个有德的人”,我可以继续延伸深入讲讲这段的现实意义。你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