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模式揭示了一种新型养老方式,用时间换时间的互助机制实在治愈人心。这种“互助养老”不是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也不依赖子女,而是年轻人用碎片时间为老人提供陪伴、代买菜、理发、按摩、测血糖等服务。服务时间被记录并存储,未来自己年老时也可以领取服务时长——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子女负担,也让自己有养老保障。参与者年轻如那个大学生,她在母亲爷爷离世后决定加入时间银行,她...
“活得足够久,就没人能比你的前任更长寿,这就是顶级凡尔赛。”在那103岁的天津奶奶口吻里,单一句“男朋友?全死了”就把凡尔赛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她活到那把岁数,说的是事实,也是某种无声的炫耀:你们都不重要,我还能在这儿。她的心态清澈得像春水:前任们都成了历史,自己依旧在世,就已经是胜利。她不计较情感、不纠缠过往,简简单单活着,这种洒脱比任何成功都叫人佩服。真...
钱从来不是问题,但当彼此的金钱观不同,钱就成了所有问题的起点。那天看到新闻里那个被丈夫骂“败家”的女人,我没什么震惊的感觉,倒是觉得格外熟悉。熟悉的不是事件,而是那种被忽视、被否定、甚至被羞辱的情绪——一种你明明只是做了件小事,却被当作罪人来审判的委屈感。380块买条裙子,不是什么大事。尤其当你半年没买新衣服了,看见那条裙子的时候你是真的喜欢,咬咬牙给自己买...
真正重要的不是学历,不是履历,而是能不能在这个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每次看到别人彻底“走偏”的时候,我总会下意识感到不安。像那对裸辞卖房、带孩子去航海的夫妻,第一次听说他们的决定时,我的脑子里只冒出一句话:疯了吧?可是现在,他们已经在海上生活了十二年,女儿从一个八岁的小学生成长为一个十九岁的青年,她没有参加高考,也没有接受常规的学校教育,却比许多在象牙塔里...
读书这件事,可能真的能托起一个人的命运底线。我一直记得高占喜刚出现在镜头里的样子,十四岁,脸晒得通红,鞋子破得露了脚趾,说自己“最大的毛病就是好吃”。他那时候并不是真的贪吃,而是太久没吃过像样的东西。别人家有咸菜,他家连水都是凉的,馍馍硬得要靠灌凉水才能咽下去。他提起“鱼”,眼里竟然有点发光,说自己只在书上见过。他不是被困在一个穷地方,是被整个生活按在地上。...
别删评论,那不是反思,是逃避。其实那天点开那条被删掉的热评,我一开始没有太多情绪。可能是看多了网络上的冷血评论,也可能是我自己有点钝化了。可等我把《南京照相馆》完整看完,那些画面开始一帧帧地反刍回来。我忽然意识到,那两句话的荒谬,不在于它说了什么,而在于它选择无视了什么。人总有种倾向,把“冷静”当作一种高级的姿态。他们喜欢在别人情绪激动时,露出一副“你们都太...
利用孩子来谋取利益的人,本质上是在对善良进行精准而冷静的利用。这件事一开始被传开的时候,其实很多人只是看热闹。视频里孩子的笑脸、稚嫩的声音,说着“我想当行长”,语气里那种用力演出来的自信,反而显得有点讽刺。因为所有成年人都知道,这不是孩子自己的表达,这是他背后的人,把他推到镜头前,用一句话、一张脸,包装自己的诉求。孩子当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只是觉得镜头对着...
边界感的稀缺,不是新问题,而是早该正视的时代痛点。大家好像都在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社恐”了,越来越冷漠,不愿意社交,不喜欢说话,一见面就带耳机、拉帘子、低头不语,好像总在回避这个世界。但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不想,而是累了,是怕了,是不想再无条件地让渡自己微薄的空间和精力。人越长大,越明白每一寸属于自己的安静和自由,都是争来的。那些戴口罩、戴耳机、拉帘子的小...
只要实力到了,连沉默也变成一种锋芒。我最近越来越相信一件事——你无论多真诚、多努力、多讲理,如果别人觉得你不够强,他根本不会听你说完。他甚至连听的姿态都不愿给。他觉得你没资格。就像吴艳妮,去年还被骂得狗血淋头,一个起跑姿势能被解读出十种阴谋论,一个赛后微笑都能被说成“戏太多”。可她一句都没多说,只是继续练,继续跑,继续赢。然后,所有人的声音就开始变了。我想,...
理想主义不是奢侈品,而是某些人活下去的方式。我一直相信,每个人的骨子里都藏着一点点不肯妥协的部分。有的人藏得很深,藏到连自己都忘了,有的人却让它活成了全部。林步冉,大概就是后者。你很难说这是浪漫,还是一种固执。他住在9平米的房子里,租金比一顿外卖还便宜,家具像临时拼凑出来的道具,热水器也是二手的,连门都不锁。但你一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并不觉得自己“穷”。他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