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这个时代“成长”几乎成了道德高地?你说你最近在干嘛?对方说“成长”;你焦虑了,搜索结果告诉你:“这也是成长”;你状态不好了,大家劝你:“成长的阵痛期”;你想停一停,也会有人问:“你最近怎么没进步了?”于是你也开始逼自己:我要看更多书、写更多文、上更多课、接更多活、改掉坏习惯、优化情绪、提高执行力……你做的每一件事,好像都叫成长,可你越来越累...
很多人说,“你真坚强。”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们以为你情绪稳定、做事利落、从不崩溃。但只有你知道,你不是不痛,只是你从来不敢让别人看见你痛。你不是不崩溃,只是你早就学会了在崩溃中保持体面。你表现得很强大,可你知道自己,只是学会了不碎给别人看。一我们活在一个“强大文化”的时代。你要能扛,要能扛压力、情绪、生活的苦;你要能控,要能控制局面、节奏、人设、成长路径;你要...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一代人,好像永远都有下一个目标。你刚完成一个项目,就在想下一个;刚达成一个KPI,就立下更大的flag;刚做完一次复盘,就在规划下一轮升级。你说这是进步,是成长,是积极人生的必经路径。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真的在前进吗?还是我们只是在用目标感,掩盖内在的虚空?一你是否经历过这种时刻:周末难得放假,手里没事,却突然感到焦虑,像“虚度了人生”;...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在掌控,其实你只是在规避。你以为你做了选择,其实你只是选了代价最小的那个;你以为你活得坚定,其实你只是尽量避开痛苦。我们都太擅长规避后果了。但力量的本质,从来都不是赢、不是正确、不是战胜别人。而是你敢不敢——承担你选择的一切后果,并为之不逃。一我们从小就在各种“避责机制”里长大。考不好说题太难;被分手说对方眼光差;工作不顺就说环境差、人际差、...
有时我们靠近一个人,不是因为他回应了我们,而是因为我们在靠近的那一刻,感到自己活着了。可是我们太怕靠近不被回应了。我们怕靠近会换来沉默,怕真心被看不见,怕敞开的自己被对方轻轻绕过。所以我们开始算计靠近的“回报率”。靠近前,我们会先扫描——对方是否懂我?值不值得?会不会拒绝?是不是安全?靠近后,我们会盯着——你有没有反馈?你听懂了吗?你是不是也靠近了一点点我?...
你有没有认真观察过,自己“帮助别人”的时候,内心真的只是想帮?你说你为对方好,说你出于真心,说你没有企图,但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给予之后——如果对方没有回应、没有改变、甚至没有说一句谢谢,你,会不会失落、愤怒、心凉,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喂错了人”?这并不是你的错。只是我们从未认真看清:很多“利他”,其实只是你在寻找“我存在是有价值的”证据。你不是单纯地帮助别...
很多人以为,亲密关系的最大问题,是不够努力。不够倾听,不够沟通,不够包容,不够在乎。于是我们告诉自己,要再努力一点,再好一点,再多做一点。但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正是那份“太努力”,才让你慢慢,失去了真正去爱的能力。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人——在关系里极度用心,敏感于对方的每一个反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姿态,说话语气、情绪管理、节奏拿捏都做到极致。他们不任性,不要求,不发...
我曾经深深地爱过一个人。那种爱,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全身心的投放,是我愿意为她做任何事的那种。可最后我才明白,我并没有真的“爱”她,我只是,用她来填补我与自己之间的空洞。我们太容易以为,爱一个人,就是走进她,照顾她,成就她,保护她。但那种“我为你好”的爱,其实常常裹着控制、投射和恐惧。你说你爱她的自由,可当她真的自由了,你就不安;你说你爱她的独立,可当她不依赖...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你坐在爱人身边,却觉得比独处时更孤单;你发了条朋友圈,得到了很多点赞,却没有一个人真正懂你;你对父母好,却总有说不出的距离;你和自己对话,却总觉得那个声音,不是你。你以为你在爱,可你只是没有恨而已。你以为你连接了什么,其实你只是“在线”。爱,从来不是你对一个人好到什么程度,而是你是否还愿意与这个世界、与他人、与你自己,维持一条柔软的连接...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你明知道不该生气,却偏偏忍不住;你知道这件事不重要,却总是挂心;你明白自己要珍惜眼前人,却忍不住疏远、试探、破坏。你仿佛拥有一整套认知和觉察力,却依然无法控制那个在关键时刻跑出来接管你情绪、语言、行为的人。就像你身体里,住着另一个你。而你,只能在事后收拾残局、复盘总结,然后轻声地说一句:“我不是故意的。”可那一刻你说的“我”,是谁?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