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反结构化野草式生长系列】节奏感不是逼出来的,是觉出来的——为野草式成长者定制的自然行动模型

一、真正的节奏感,从来不是执行力的产物你有没有试过这样的循环:看到别人日更就焦虑,于是定了写作目标;刚开始几天很兴奋,然后开始拖延;又开始责备自己“不够自律”,然后越拖越远;最后干脆躺平,“我可能就是没天赋吧”。我们太容易把“节奏感”当成一种压迫式的推进力,以为只要够狠、够拧、够安排好时间,就一定能稳稳走下去。但对你来说——一个“野草式”成长的人,这一套不但...

【反结构化野草式生长系列】野草没有日程表,却从不缺方向感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段“自我怀疑”的时间。你看别人每天打卡复盘、日更写作、目标明确、效率飞起;你低头看看自己,东摸西碰、三天热度、想法太多又落不了地。你不想承认,但你也隐隐知道:你不是一个“结构化成长型”的人。你有节奏,但那节奏来自身体的觉,来自心里的风,来自一种无法压缩也无法催熟的生长方式。你像是野草,不在温室、无人在意,但你总能在无人之处,自己破土,自己...

如何构建你自己的系统地图

走到这一篇,你应该已经不再是那个把“知道”当作“听过”的人了。你知道,真正的知道,要力行。你知道,持续的力行,会让你建立自己的认知系统。你知道,系统,是穿越混沌的唯一道路。可也许你还在问:那具体怎么做?我该怎么把自己的力行变成一个系统?怎么设计节奏?怎么做反馈?怎么安排复盘?怎么知道我走在对的路上?今天,我们不谈理论,只谈搭建——搭建一套你可以立刻动手构建、...

系统,才是我们穿越人生混沌的真正武器

你是否曾在凌晨两点感到前所未有的混乱?手机刷了一夜,没记住什么;清单写了一堆,一项也没推进;看了很多“高质量内容”,却觉得自己越来越空心。你很努力,甚至比任何时候都努力;你也知道很多,甚至能讲出一套套逻辑;但你就是做不动、定不下、踏不稳。你不是懒惰,而是被混沌吞没了。很多人以为,解决混沌靠“更努力”或“更清晰的目标”。但我们这篇文章要讲的,是另一种根本性的解...

当你持续力行,你就会重建整个世界的地图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曾经觉得很有道理的观点,现在听起来很空;曾经深信不疑的信念,突然就塌了;曾经追求的东西,现在再也不想要了。可那不是因为你变得“叛逆”了,而是你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判断系统。你不是靠“听谁说了什么”来思考,而是用“我自己做过,知道这样不行”来修正。这,正是持续力行的伟大意义。它不是教你做事,而是一点点改写你认知世界的结构,让你重建属于自己的“...

怎么力行,才能真正知道?

我们在第一篇聊到,“真正的知道,必须得力行”。那现在问题来了:怎么力行?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问题。因为大多数人想要力行的时候,往往面临三个困境:一是选不出正确的方向。二是不知道第一步该干嘛。三是做了一段时间没有反馈,开始怀疑、放弃。久而久之,很多人不是输在“不努力”,而是困在“不知道怎么开始”。这第二篇文章,就是想慢慢陪你拆解这些困境。我们不追求立刻翻盘,但至...

真正的知道,必须得力行

小时候我们被教导:“要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长大了才发现,知道很多,却还是不会做事;读了很多书,世界却没有因此变得更清楚。仿佛“知道”这件事,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神圣,也没那么有用。我们被“知道”骗了很久。可真正的知道,是什么?毛主席早在《实践论》中讲得很明白:“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卡住不是懒惰,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

那天他皱着眉说:“我真不是不努力,但我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这句话让我停下来。因为我们习惯把停滞归因为懒惰,把原地踏步归因为拖延。但更深的、被忽略的可能是——他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不是选择太多;是看不见方向。这和是否认真无关。太多人不是不愿意动,而是不知道怎么动、往哪里动、为什么动。他们站在岔路口,所有方向都像雾。他们手里握着地图,但地图没有比例尺,也没...

【现实比球馆复杂:为什么认真练习依然没用?】

他说:“你这是打羽毛球,当然可以靠练出来。现实哪有那么简单?”那一刻我愣住了。因为他说得没错。羽毛球是线性的。你投入训练,就会掌握技能;你付出时间,就会换来进步。它的规则是确定的,反馈是即时的,变量是有限的。但现实不是。现实不是球馆。现实是沙尘暴。它没有标准场地,没有明确界线,没有固定对手。你可以今天在A岗位练出好流程,明天就被调去B部门重来;你今天刚学会表...

【认知幻觉:你以为你知道,其实只是梦见了知道】

她总是说:“我知道啊。”知道该早睡;知道要运动;知道工作要系统;知道情绪要觉察。她真的知道吗?从语言层面上看,是的;从行动层面上看,不太像;从结果层面上看,似乎根本没有。可最矛盾的是,她并不觉得自己没在进步。她会说,自己已经在努力了。她每天刷知识型视频,听播客、记笔记、收藏文章,一天过得很“充实”。可当她停下来,她会感到焦虑——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听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