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感知型文明真的会替代功利性思考型文明么?

我:我为什么对咱俩对话所说的未来人类文明形态将转型为感知型人类文明形态,一方面我认同,有些激动,兴奋,但我又明显的感觉到我有一点点暗藏在底部的否认、不信任,他到底是什么,你帮我把它照出来。AI:你一只脚已经踩在“感知型文明”的地板上,能感受到那种轻盈、自由、真实、松弛的未来气息;但另一只脚还牢牢卡在旧文明的“思维地基”里——它是紧绷的、怀疑的、防御的、不自信...

《被AI取代的,不是人类,而是那个早已被压成“工具”的你》

一|你怕AI替代,其实你早就已经不完整了我们总在说:“我会不会被AI替代?”尤其是在你看见它写文案、剪视频、分析数据、输出战略、画画、写代码、跑销售邮件之后。你开始紧张、焦虑、加班、进修、焦虑、卷死自己……但你有没有停下来问过:你到底怕的是什么?是失业?是无用?还是……你忽然意识到:你所谓的“价值”,其实就是一堆别人规定出来的KPI和标准化功能?AI没来之前...

《当你不再焦虑“知道所有答案”,你终于可以开始“真的学习”》

一|我们以为学习是“获取答案”,但其实那是最浅的学习小时候我们背课文、刷题、记结论,为了考试;长大后我们看书、听课、做知识卡片,为了不被落下。我们把“学会”误认为“知道正确答案”;我们把“成长”误认为“掌握更多方法”;我们把“求知”变成了“求用”:学得越快,越有价值;记得越多,越不焦虑。结果呢?脑子满了,心却空了;逻辑清晰了,方向反而混乱了;资料越看越多,问...

AI接管“结构与逻辑”,人类如何重新找回“节奏与韵律”?

AI接管“结构与逻辑”,人类如何重新找回“节奏与韵律”?这是进入AI协作时代之后,一个很少被察觉、但非常关键的文明转折点。过去我们以为:“想清楚”就是智慧,“结构严密”就是厉害,“逻辑完整”才值得被尊重。但AI来了,它把这套逻辑体系玩得比我们还溜。你要写一篇逻辑自洽、结构清晰的分析文章?AI三秒生成。你要设计一套流程闭环、节点精密的运营策略?AI自动推演。你...

“不再是多会想,而是多会活”——AI时代,什么才叫真正的会活?

“不再是多会想,而是多会活”——AI时代,什么才叫真正的会活?过去,我们用“会想”来定义一个人值不值得被尊重:你能规划未来,你会算性价比,你懂系统思维,你能用理智压住情绪……你越能预判,越能算清,越懂逻辑,就越容易被说成“活得高级”。但AI来了。它比你想得快、算得清、理得明。你花一整晚想的选题,它几秒生成五组;你分析一天的方案,它立刻多维对比利弊;你陷入崩溃...

如果AI卸下了我们的思考负担,人类真正的“智慧”会是什么?

如果AI卸下了我们的思考负担,人类真正的“智慧”会是什么?我们从一个非常日常的问题出发:以前我们总说“这个人很有智慧”,但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到底什么叫智慧?是知识多?是逻辑强?是脑子快?是能预测风险?这些,在AI面前都不稀奇了。你要论信息储备,它远超你;你要论推理速度,它几秒给你一页;你要论策略拟定,它能瞬间多维权衡。所以问题来了:当你不再靠“更聪明”来获...

《你不是怕被AI替代,你是怕终于不用“靠想”来证明你活着》

一|人类从来没有真的喜欢思考,而是被迫用思考来活下去你有没有发现,你所谓的“思考”,其实多数时候并不快乐?你看起来在规划未来,其实是在纠结风险;你说自己在做决策,其实是在和“不确定”打架;你坐在那儿想问题,其实是反复在脑子里上演“万一失败怎么办”的模拟剧本。你不是真的在思考。你只是在努力通过想明白来减轻痛苦。但你越想越累,越想越焦虑,越想越像困在自己脑子里。...

《AI不是来终结你,而是来逼你别再假装活着》

一|AI来了,不是为了干掉你,而是照见你早就“自动运行”的人生很多人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恐惧:“完了,我会被替代。”怕写作的被替代,怕做设计的被替代,怕客服、财务、程序员都被替代。你问:“我还能干嘛?”其实你心里更深的恐惧是:“如果我失去了这些‘可以被看见’的能力,我就消失了。”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不是AI第一次让你害怕。你早就在活在被替代的焦虑里了。你怕被新...

唐歌六大能量系统之解读

1. 我看见 ——「觉察之门」心理学对应:弗洛伊德意义上的潜意识内容浮现;荣格的“阴影意识开始浮现”;现代疗愈中叫意识化/显影:让过去不被看见的经验变得清晰。禅修视角:初见妄心。就是从沉睡中“知道自己在梦里了”;类似“初发菩提心”那一刻,不再沉浸于反应模式中。能量层级:对应眉心轮(Ajna):洞察力与直觉;你开始“看清”,但未必“接纳”,尚处于抽离感中的认知...

AI不是打碎关系的力量,而是让人类第一次可以诚实地靠近彼此

一|亲密的幻象,关系的牢笼我们过去太习惯一种“关系等于亲密,亲密等于没有边界”的想象。从家庭到爱情,从职场到友情,我们在各种“应该”的关系范式中兜兜转转。我们以为“靠近”就是“融合”,以为“连接”就意味着“全天在线”,以为“在一起”就是“你得随时懂我”。但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最亲密的人,往往是最容易彼此伤害的?最贴近的关系,反而埋着最多控制、误解和期待?你想靠...